2017年11月2日,在“2017第三届中国PPP融资论坛”上,我市成功推介了12个具有投资规模大、整体推进快、项目质量高、预期收益好等特点的项目。这是我市财政改革后形成的独有的“汝州模式”,通过“走出去、迎进来”的方式,汝州已经成为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标杆县(市)。财政部、省财政厅领导也多次对“汝州模式”提出表扬,倡议在全国、全省学习推广。
2017年以来,市财政局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以“财政管理创新提升年、平台公司转型做实年、实体经济扶持发展年”活动为抓手,全面推进各项工作。在做好财政管理的同时,及时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国资监管及投融资体制改革纵深发展,财政监管更加完善。被国务院评为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成效明显、社会资本参与度较高的20个县(市)之一;在全国第四批PPP示范项目申报中,我市有5个项目被财政厅上报财政部,上报数量居全省第一;在全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工作会议上,我市还获得了省委省政府联合表彰的全省国企改革攻坚战先进单位等荣誉。
没有经济发展,财政收入增长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近年来,市财政局把优化财税体制、培植壮大税源作为首要职责,聚精会神辟财源,团结奋进谋发展,实现了经济发展与财政增收的双赢。
去年以来,市财政局结合全市实际,研究出台了10项第二批预算流程优化方案,实现了每月工资更精准、高效地发放到位;稳步推进零余额账户改革、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财政预算收入综合查询系统上线运行,查询有关数据更加便捷;积极培养和引导消费者索要发票意识,营造出全民协税护税的良好氛围;积极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及时拨付置换债券资金10亿元,新增债券资金1.1亿元。
“到处都是项目,到处都在发展,真不敢想象,这些项目完成以后,汝州会变成什么模样。”1月12日,市民李鹏旭开车带着一家人到科教园区、中央公园、南关、吴洼等项目施工现场,转了一圈,发出了一连串感叹。一排排塔吊起重臂来回起吊,一台台挖掘机长臂挥舞,这些项目的启动已经成为汝州市民关注的风景。
“我们按照财政三大年活动要求,将全市有效、优质国有资产、资源以合法形式注入公司,壮大了公司体量,10家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总资产达到618亿元。”市财政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2017年,10家国有经营公司融资到账117亿元,有力支持了城乡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建设;同时,在国资监管方面,我市先后完成了平煤集团梨园矿、朝川矿等8家企业共1300多户的供电、供水、物业改造和离退休人员接收工作,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通报表彰。
2017年5月4日,市第三水厂正式供水,汝州告别了30多年来依靠浅层地下水供水的历史。2017年7月5日,幸福渠及广成河正式通水,北汝河水沿着15公里的河道一路奔涌向东,干涸的汝州城终于迎来滚滚清流。2017年12月19日,由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汝州市科教园区(汝州市第一高级中学新校区项目、汝州市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项目、平顶山中医药学校新校区项目)3个校区项目同时顺利通过总体竣工验收,汝州的教育困局也因此打破。
在PPP工作方面,我市共18个项目同步进入财政部和省财政厅PPP项目库,其中8个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98.2亿元,我市被国务院评为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成效明显、社会资本参与度较高的20个县(市)之一。
2017年,我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0. 066亿元,增长32.6%,总量在10个省直管县(市)预计排第3位,增幅预计排第1位。税收收入完成214012万元,同比增长35.5%,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71.2%,税比在10个省直管县(市)预计排第4位。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60.13亿元,增长20.3%,增速预计居10个省直管县(市)第2位。全市八项重点支出增速为26.7%,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77.2%。
财政改革的发展,带来的是全市综合经济实力的全面提升;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带来的是群众的幸福感、对外形象的提升;城市发展活力的增强,带来的是汝州大建设、大发展、大跨越的崭新局面。汝州发展因财政的改革、创新,破解了经济社会发展中“钱”的问题。
于俊鸽 郭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