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克慎———从汝州走出来的革命者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894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17-07-06

胡克慎———从汝州走出来的革命者

国炜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胡克慎(又名时英、胡治亚、胡然),汝州市王寨乡胡庄村人,是较早从汝州走出来的革命者。

胡克慎1917年7月13日出生于一个地主家庭。由于其母亲出身贫寒又是续弦,家庭地位低下,胡克慎从小受到歧视和排挤,他由此萌生了反抗和斗争的意识。1932年,15岁的胡克慎考入临汝县私立汝阳初中,毕业后回乡担任了一年本村小学教员。1935年考入位于河南省会开封的嵩阳高中。在校学习期间,他受先进思想的影响,参加了轰轰烈烈的“一二九”抗日救国学生运动,与其他同学一道上街游行,张贴爱国抗日标语,散发革命传单,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追捕和迫害。

1948年撤出张家口后,胡克慎和妻子国炜后为通讯员崔增宽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悍然发动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和中国共产党合作抗战的推动下,第二次国共合作拉开了序幕。在这场关系到民族存亡的殊死决战中,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同仇敌忾,筑起了中华民族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钢铁长城。中国共产党成了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延安成了广大爱国青年向往的革命圣地。胡克慎和汝州籍的王力民、武建业、马云涛四位高中同学,为了躲避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相约到西北投奔革命。他们原打算到山西临汾去上民族革命大学。但他们到学校一看,发现民族革命大学是由国民党山西省主席阎锡山任校长,而不是由共产党主办的大学,于是就失望地返回了汝州老家。虽然这次学没上成,但在返回的路上,他们见到了戴袖章的真正八路军,结识了傅西魁、徐子荣等共产党员。

从西北回来以后,胡克慎参加了由地下共产党员雷明(原为新四军军长叶挺的秘书,后以洛阳《行都日报》记者身份被派往汝州开展地下工作)、杨福堂(河北省定县人,曾任临汝师管区中校科长等职,1939年被发展为中共特别党员)、韩润甫等在汝州城举办的“现行军官训练班”。在那里结识了以士兵名义参加训练的地下共产党员王象乾。经王象乾介绍,他又结识了共产党员雷明。1938年,胡克慎利用其哥哥胡克勤为民团团总的特殊关系,掩护地下共产党员杨福堂全家安全转移。同年6月,经县里从事抗日救亡活动的雷明同志介绍,他与王力民(又名王华育,汝南办事处怯庄人。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1965年任国家七机部第二研究院政委,1968年5月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1976年经中共中央批准予以平反昭雪)、刘波涛(汝州市蟒川镇娘庙人)、马云涛(汝州市米庙镇人,1981年6月起任国家七机部政治部主任、航天工业部政治部主任)和范景明(汝州市风穴办事处吴洼村谭庄人。解放后曾任武汉军区炮兵副司令员、武汉铁路局党委书记等职)等6位进步青年串联相约,毅然离家赴西安投奔革命。由于在西安被特务跟踪,人员失散。几经辗转,终于在西安新华区七贤庄找到了八路军办事处。他与刘波涛两人先行,经过重重艰难险阻,跋山涉水,在倾盆大雨没膝深的黄土高原泥泞中,连走带爬九百多里到达陕北革命圣地———延安。

1938年7月,胡克慎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六大队二队(军事队)学习,因他学习勤奋,工作积极,多次被评为学习标兵。同年12月1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修建住房、挖窑洞特别是著名的延安大生产运动中,他身患肺结核病,吐血不止,但仍超额完成每天开荒2亩的任务,还主动帮助记账、送饭等,被抗日军政大学总校授予“劳动英雄”称号。

1939年春,在抗大校址从瓦窑堡迁往敌后晋察冀边区根据地的3000里“小长征”中,他不顾组织上让病号留下来的劝阻,拖着带病之躯,三番五次坚决要求随校前进。因胡克慎同志健康问题,组织上就派刘波涛照顾他,并让他们成立个收容队,收容病号和走不动的战士。他们每天都急行军一百二十到一百四十里,有时还得在路上和敌人打仗,经常吃不饱饭,有时甚至几天吃不上一点东西。吃饭时就用茶缸装上小米在老百姓的火上熬熬,当小锅饭吃。就这样,他们从延安一直走到晋察冀边区的首府河北省阜城县。因胡克慎同志吃苦耐劳,不怕牺牲,在艰苦的行军过程中,沿途主动购买军粮并做民运工作,被抗日军政大学总校评为“模范共产党员”。


1952 年冬,胡克慎与妻子国炜和孩子们合影。


抗大毕业后,胡克慎同志坚决要求到抗战最前线、最艰苦的地方工作。经组织批准,他被派到冀中十分区地委工作,先后任地委秘书,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等职。在敌人碉堡据点林立的平、津、保三角地区,他不分昼夜坚持抗日游击战争两年多。1941年,在敌人的“铜墙铁壁拉大网”行动中,胡克慎被敌人围住,由于不是本地口音,他急中生智装作哑巴,背部被敌人的皮鞭抽打得鲜血直流,他咬紧牙关始终不吐半个字。新城县的一位老百姓深受感动,主动站出来指认说,“这是我家做活的哑巴”,这才算被掩护了下来,逃过了敌人的魔掌。

1942年,党组织派胡克慎到平北军分区滦昌怀联合县工委任宣传部长兼县游击大队政委。平北地区是一个伪华北、伪蒙疆、伪满洲三方敌人轮流扫荡的中心地区,环境极其险恶,大部分的山林、房屋均被敌人烧毁,制造了“百里无人区”。在县委书记牺牲、县长及大部分地下党员转移、工作环境异常恶劣残酷的情况下,胡克慎带领留下来的共产党员和抗日战士,前赴后继,出生入死,坚持斗争,开辟新的抗日根据地,冒着生命危险成功改编土匪周德全的部下。周德全后来担任县大队队长,胡克慎任政委。

1942年7月20日,胡克慎和两名警卫员在滦昌怀联合县13区大片村开展工作时,被大部敌人包围,因寡不敌众不幸被捕。敌人把他押解到黄花城后又转到了四海及永宁监狱。在狱中,敌人先后对他进行了多达七次的审问,日本鬼子采用把刀架到他的脖子上、五花大绑假枪毙、蹲四周带有利刺的铁笼子等卑鄙手段进行严刑逼供,用金钱、酒肉、美女等对他进行拉拢腐蚀。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软硬兼施,他大义凛然,宁死不屈,受尽了敌人的折磨。虽然身陷囹圄,但他每到一处,仍然不忘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大骂日伪汉奸并做敌伪下层人员的工作。1942年11月29日夜里11点左右,他与刘旺成、刘存等地下党人趁敌人换岗的间隙,组织难友越狱,用偷来的井绳和大棒跳城墙逃出敌人的魔爪,重新回到平北党委机关。胡克慎在当地颇有名气,他不怕牺牲、顽强抗日的英雄事迹深受当地百姓的称颂并广为流传。

1943年,胡克慎同志奉平北党委之命,率领北平地区一批大、中专爱国学生安全到达华北联合大学学习。抗日战争胜利后,组织上又派他到晋察冀边区整风班学习。由于解放战争形势发展的需要,他未毕业即被派往刚刚解放的张家口市敌伪物资处理委员会担任秘书工作。


1952年夏,胡克慎和朝鲜房东的小姑娘合影。


由于胡克慎同志曾被敌人逮捕,一度与党组织失去联系。经过整风班学习和组织审查,1946年2月,经党组织批准,胡克慎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晋察冀军区卫生部政治部、华北军区司令部三处、二十三兵团37军政治部工作。1949年1月初,胡克慎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方代表,抱着必死的决心,告别亲爱的家人,深入虎穴,到绥远河套地区接管国民党傅作义的通讯团。通讯团被改编以后,在胡克慎的领导下,确保了我军通讯畅通,为平津战役的全面胜利作出了贡献。

1951年12月,胡克慎受命赴朝作战,任刚成立不久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第17师政治部负责人兼前线指挥所党委书记,参加了著名的反绞杀战役。在一次视察前线途中,遭到敌机的俯冲、扫射、轰炸,当时的司机被吓得弃车而逃,被胡克慎鸣枪喝令制止。当那个司机立即回来将汽车开出十几米,敌人的一颗炸弹正好落在原来的停车处,他险些牺牲在朝鲜战场。

1952年9月从朝鲜回国后,胡克慎在华北军区后勤部政治部、中央军委空军六分部工作,并作为我方代表接收苏联空军在大连所办的空军修理厂。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三级解放勋章。经中央军委空军党委反复调查、审查后,于1957年1月5日对胡克慎同志的党籍问题作出最终结论:恢复他1938年12月入党的党籍。1958年,他由空军部队转业到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工作,任办公室主任。后调到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工作,任政治部副主任、所领导小组成员。“文革”中又因被捕的历史问题遭到审查、关押、“蹲牛棚”,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但他对党仍忠心耿耿,无怨无悔。直到1978年1月,在时任中央组织部部长胡耀邦同志的亲自过问下,胡克慎才被解放出来,恢复了工作。1982年12月18日,胡克慎同志从正厅级干部的岗位光荣离休。

自1938年到延安投奔革命到因病去世,胡克慎同志念念不忘故乡汝州。因战事紧张、工作繁忙等种种原因,迟迟没能如愿。直到1991年才踏上了阔别51载的故土,受到汝州市四大班子领导的盛情接待和家乡人民的热烈欢迎。1997年2月,他慷慨解囊,为汝州市关心下一代委员会“爱我中华、爱我故乡奖励基金”捐助资金,奉献了爱心,贡献了力量。

2005年4月8日,88岁的胡克慎同志在北京同仁医院逝世,被安葬到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胡克慎同志是一个非常重情重义的人。他和刘波涛同志都是从汝州走出来的抗日救国的热血青年,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他们既是同乡,又是生死战友。在战火纷飞,异常艰难困苦的环境下,他们肝胆相照,不离不弃。在抗大大转移、行军过程中,刘波涛冒着枪林弹雨,背负、照顾有病在身的胡克慎同志,自己吃野菜,把仅有的小米留下让胡克慎同志吃。后因工作需要,他们各奔东西。刘波涛同志1945年曾任临汝县抗日县政府副县长。1947年2月任中共沈(丘)鹿(邑)淮(阳)县委书记,其爱人丁琪任郸城区政委。同年3月,夫妻双方在同国民党反动派的地方武装战斗中壮烈牺牲。新中国成立后,胡克慎经多年找寻,终于找到了沿街讨饭的刘波涛烈士残疾遗孤李万年。在胡克慎同志的不懈努力下,经河南省委组织部批准,在刘波涛同志牺牲地郸城县人民医院为其安排了工作。

胡克慎同志还是一个大孝子,从建国初期他就把出身贫寒的老母亲接到身边,侍奉孝敬,悉心照料,直到104岁颐养天年。1989年,胡克慎出席了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全国两奖评选大会”,荣获“全国敬老好儿女金榜”奖,并获赠“纪念瓶”。

胡克慎同志是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他始终忠于党,忠于人民,政治立场坚定,对敌斗争英勇顽强、大义凛然;严于律己,为政清廉,工作深入,作风扎实,为人正直,扶贫济困,乐善好施。无论身处何境,革命征途上如何艰难险阻,他都始终如一、无怨无悔,总是团结带领群众,克服困难,千方百计完成党交给的一切任务。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值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八十周年之际,恰逢胡克慎同志100周年诞辰。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此时此刻我们更加怀念他、敬仰他,他的优秀品德和高尚的革命情操,值得我们永远学习。他的革命精神和光辉形象,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革命事业奋斗到底。

作者国炜,系胡克慎同志的战友、老伴、中石油离休干部。感谢汝州市党史研究室李翔宇对此文中一些资料的补充完善。———编者注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