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下深水井肥沃千亩田粽米飘香迎端午幸福和谐社区情“端午”主题读书会传承文化厚植爱国情怀文明旅游让节日旅途更舒心新华书店:书香端午“粽”情阅读市妇联:浓浓端午情传承好家风红色历史曲剧《马英》在体育文化中心演出科技中专落户汝州市实验中学荣获“河南省文明校园”称号市委党校教师理论文章在《学习时报》刊发图片新闻
第01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3299期:第01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3-06-21

打下深水井肥沃千亩田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6月14日上午,在临汝镇临北村的农田里,七八名村民在地头开挖边沟、铺设灌溉地埋管,每隔几十米,就有一根带阀门的管子从地里冒出头来。

“你看这根镀锌管,硬是用电锤一锤一锤夯过去的,这样就不用破坏已经硬化的路面了。”正在挖沟的村民指着一根从硬化生产路下穿过去的直径十几厘米的铁管说。

临北村共有16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2700多亩(1亩≈666.66平方米),第12村民小组组长闫周其指着不远处种满树的凹地说,那里原来是一个水库,过去有水时还能浇地,可到现在已经干了二十多年了。

据临北村党支书记刘占胜介绍,为解决灌溉问题,该村的耕地里原来也打了几眼机井,都是几十米深,天旱时,用泵抽水,抽半个小时就干了,得等两三个小时才能再抽,根本满足不了灌溉需要。村民要么是因为没墒种不上秋,即便种上了,也是种三年赔两年,算下来不划算,好多村民就放弃了秋玉米的播种,一年只种一季小麦,小麦产量也是低得可怜,平均亩产不到500斤(1斤=500克)。

去年6月,闫周其和第12村民小组成员商议,大家觉得自己家的耕地原来都是正常的耕地,不算是薄地,有了水就一定能有收获。商量的结果就是“干”,第12村民小组成员共集资18万多元,请来专业勘探人员在地头寻找水脉,找来打井队施工。“有赌的性质,赌输了,我肯定落埋怨,但我们也不能看着这么好的耕地因为干旱就糟蹋了啊!”闫周其说,第一眼深水井打成,看着水哗哗不断地流出,心里的石头才落了地。一鼓作气,第二口、第三口井接连打成。

村民刘占奇是第12村民小组的成员,家里有五亩多地,多年来都没种玉米了,去年秋天因为打井才种上了玉米,井一打成,他立马用柴油发电机带动水泵日夜不停把5亩多玉米浇了个透。“玉米亩产一千多斤,5亩多玉米卖了将近一万块呢。”刘占奇说。

村民闫小杰说:“刚收的这季麦,透水浇了一遍,今年亩产1000斤左右,产量比往年翻了一番,但还是浇两遍好啊,人家浇两遍的成熟期延后了,扛过了干热风,也拖过了连阴雨,浇两遍的麦亩产1100斤左右,还没生芽,每斤都卖到一块三了。”

记者看到,第12村民小组的田地里,一口机井深不见底,据刘占胜介绍,村里积极向上级申请抗旱电力线路,地头的电力线路和变压器,都是上级协调配套的,包括这口井里的水泵和上水管也是镇上配套的。

先期打的3口井,深度在151米到210米之间,水就没断过,为了保证深水井正常运行,第12村民小组推荐选出了两名“井长”,其中两口井相对距离较近,由其中一名“井长”兼管。村民浇地时,每用一度电,本组村民收费一元,其他组村民收费一块五,除去电费花销,剩余的资金用于水泵及管线的维护。

前3口井的打成,让其他组村民看到了收获的希望。刘占胜广泛动员有实力的村民投资打井,组织村“两委”成员和党员志愿者义务出工帮忙,并负责打井、铺设管道用地的协调。截至目前,该村已新打深水机井10口,管道铺设已覆盖1500多亩耕地。

“下一步,第14村民组还准备再打两口井,加上管道的继续铺设,村里2700亩耕地就能全覆盖,都变回良田了。我们村种玉米和小麦的居多,按一亩地夏秋两季多收1500斤粮食计算,每年全村就能多收400万斤粮食。”看着地里不断延伸的地埋管道,刘占胜满怀憧憬。

平顶山日报记者李鹏程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