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如虹天地宽,车轮滚滚畅通途。十年间,一条条农村公路修到了村头,通到了乡亲们的家门口。十年间,从“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出行状况,到今天的全市465个行政村全部通上水泥路或柏油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交通进入了基础设施发展、服务水平提高和转型发展的黄金时期。汝州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也迎来全面提速,呈现日新月异的十年。
高速交通助推经济发展
平坦宽阔的农村公路将农户的粮食、蔬菜运往城市,智慧立体的公共交通体系为民众通勤办事提供便利,内联外畅的交通运输网络助力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衡量一座城市的发展情况,最直观的是什么?交通便利一定是不可或缺的一个因素。这十年,汝州交通运输越来越便民、安全、绿色、智慧,“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目标已经初步实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汝州交通运输经受住了重大考验,走过了极不平凡、极其不易、极具挑战的十年。十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汝州交通人踔厉奋发,砥砺前行,交通项目建设及运输服务发展取得辉煌成就,汝州综合交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城区道路宽阔通达
十年来,汝州的交通建设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增长。境内现有高速公路3条,总里程101公里;国道2条,里程92公里;省道8条,总里程274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2508公里。辖区内公路纵横交织,形成了便捷的交通网络。
科学规划引领交通建设
科学规划一直是引领交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为了打造我市交通路网建设新面貌,研究新常态下交通发展的政策、机遇和解决难题的办法,我市编制了《汝州市交通运输“十三五”规划》《汝州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紧紧围绕建设“人民满意、保障有力”的交通总目标,在目标、任务等方面突出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汝州东高速出入口
2013年底,汝登高速开工,百万汝州人民都在翘首以待,期盼这条汝州经济“动脉”的开通。在33个月的施工过程中,一座座桥梁在工人的汗水中建设、一个个涵洞在百万汝州人期盼的目光中打通。2016年9月,我市在焦桐高速汝州东收费站举行焦桐高速登封至汝州段高速公路全线通车仪式。汝登高速的通车标志着我市正式融入郑州1小时经济圈,为承接郑州及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打造豫西南区域副中心城市,开辟了一条崭新的发展之路。
近年来,我市确定了融入全省“一极三圈八轴带”,实施域外“三铁三高三快”(焦柳、三洋、洛平城际轻轨,二广、宁洛、焦桐,汝州至汝阳、至登封、至宝丰)和域内“二环三网”(新城环线,国省路网、农村路网、园区市政路网)交通路网升级改造,形成了“二环七纵八横”路网体系。促进与周边县市互联互通、融合发展,发挥汝州市在郑州一小时经济圈中的战略作用,融入了“一带一路”建设的大发展目标。基本形成“以公路运输为主体,以高速公路、国省道干线公路为骨架,以高密度县乡公路为基础,以客货运输场站为节点,区域交通、城乡交通协调发展,公路、铁路有机衔接,运输能力交通信息化水平和服务质量明显提高,适应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综合运输体系”,各种运输方式发展水平有较大提升。
国省干线助力经济发展
国省干线公路作为综合交通体系的重要一环,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和改善民生、助力扶贫脱贫方面,起着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十年来,我市交通运输部门全力配合全市经济建设,不断加强交通设施建设,解决交通制约问题,着力打造畅、安、舒、美的道路交通环境,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取得了骄人业绩。
汝河北路风景如画
2017年7月,汝州市国道207改道工程项目建成通车。该项目全长19.465公里,总投资6.45亿元,是我市确定的重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之一。该项目起点位于养田村南原国道207与X001坊庙线交叉处,终点位于国道207焦柳公铁立交桥,沿线经过陵头、骑岭、米庙、钟楼、风穴路、汝南6个乡镇办事处。该项目的建成通车,为加快汝州东区经济发展、拉大我市城市框架、优化城市路网结构、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我市不断加大国省干线公路的路网建设力度,努力提升公路服务能力。积极做好呼南高铁、三洋铁路、永灵高速、焦唐高速等项目前期推进工作。汝洛、汝郏、汝宝快速通道项目按照全市“十四五”综合交通发展规划要求有序推进,国道344骑庄至汝洛界段右半幅水泥稳定基层已铺设完毕。G207乌海线登汝交界至养田村、S241洛驻线庙下西至南环路段修复养护工程正在加快建设,S241(国道207至县道戎观线段)改建工程(原南二环)项目已竣工通车,为全市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道路支撑。
农村公路提升整体形象
路通、景美、民富。初秋时节,走在通往九峰山景区的旅游专线上,宽阔平整的柏油路连村接户,绿树萦绕的山村错落有致,将沿途山区村庄串联成珠,不仅解决了山区群众的出行难题,更是成为农民产业增收的“产业路”。
铺设高标准山区道路
“十三五”期间,我市农村公路整体形象得到提升。打造靳马线、前石线、纸张线、关湾线等精品线路104公里,改造资源路、产业路(时宝线、蟒朝线、风烟线)等18.9公里。新建九峰山旅游专线28.4公里、打通了市区到汝州西南部4个乡镇的主要通道和旅游景区的专项道路。实施汝州市G207改建项目(侯饭线-陵头路口段)附属绿化工程、汝州市九峰山景区道路建设项目(附属)绿化工程、汝登快速通道(北环-陵头路口)绿化工程,对市域内农村公路乡道妙东线、桑木线、袁裴线、冶太线、纸张线等行道树进行种植。
近年来,我市把“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高标准规划设计,高水平完善设施,高质量建成运营,全力打造民生路、产业路、致富路。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市创建工作,开展“美丽农村路”创建活动,推进县道靳马线、温李线道路提档升级。农村公路建设为助力我市全域旅游建设,提升我市旅游品质,提供了交通支撑。同时,融合了旅游资源,提升了景区品位,对助力山区的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全域旅游具有重要作用和深远影响。
公共交通保障服务质量
宽敞的车内空间、清脆悦耳的语音报站……踏上每一辆公交车,干净舒适之感扑面而来,绿色生态之旅即刻开启。“公交车一辆一辆地过,到哪里都特别方便。”这是汝州市民当前的真实感受,也是我市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的生动写实。
近年来,我市持续巩固“万村通客车提质工程”创建成果,认真落实交通运输“十四五”规划,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城乡客运、城乡公交候车亭、停车点,统筹做好客车、出租、公交衔接,率先启用定制客运服务模式。先后开通了汝州至郑州、新郑机场班线,汝州至周口接驳上海的长途班线,汝州至合肥、汝州至蚌埠2条跨省客运班线。全市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通客车率达到100%,中心城区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达到100%,具备条件的乡镇快递服务网点覆盖率达到100%。
旅游专线更便民
为推进城乡客运服务一体化建设,我市优化了23条农村客运班线和14条公交线路,对城区10条主要道路的25个公交站牌实施更名。新增市区公交站点80个,先后开通市区至王湾、九峰山两条旅游专线。城乡公交线路达到24条,运营公交车辆290台,公交运营里程达到398.3公里,大大方便了群众出行。2022年8月,被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河南省交通运输厅授予河南省第二批“公交优先”示范市称号。
同时,为助力脱贫村实现乡村振兴,在农偏远村设置30个客运停靠点,解决群众乘车难问题,探索推进客货邮融合发展,开通了焦村、米庙、纸坊三条“客货邮”融合试点线路,巩固脱贫成果,助推乡村振兴。目前,全市21个乡镇街道,438个行政村,已开通城乡客运班线21条,客运车辆103台,建制村通车率达93%,居民对农村客运的满意度在96%以上。
大道如虹腾飞起,长路放歌谱华章。过去十年,我市不断推进交通运输工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自觉把“四好”理念贯彻落实到交通运输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实现交通运输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当前,汝州正在大力发展智慧交通,推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超级计算等新技术与交通行业深度融合,深化交通公共服务和电子政务发展;实现城乡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城乡客运服务一体化、城乡货运物流一体化建设。
到2025年,我市将基本形成“两铁三高、两环三网五路”的交通骨干网络,着力构建安全便捷、畅通高效、绿色智能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动交通运输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融媒体中心记者宋乐义 通讯员仝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