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行者画徒的艺术苦旅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3214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3-02-20

一个行者画徒的艺术苦旅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李晓伟

刘荣德

在寂寞里穿行,因为有梦,所以出发。

他的绘画语言,饱含强烈的精神感染力,深刻地表现出中原地域文化中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品质;他两次远赴俄罗斯求学,建立起具有鲜明俄罗斯画派的个人表现风格。

1998年,他的油画作品《人民在呼唤》参加全军抗洪胜利美术作品展;2000年10月,油画作品《凝》参加北京崇文文化艺术节,获得一等奖;2007年,油画《俄罗斯大地》《伏尔加河》参加圣彼得堡华人美术作品展。2015年,油画《古刹风穴寺》入选“油画中原———河南省百名画家走进汝州写生作品展览”;2016年,油画《静谧》参加北京画院油画作品展览,并被国中美术馆收藏。

他,就是我市著名油画家刘荣德。

艺术之梦给了他捕捉美的眼睛

对于刘荣德来说,追寻油画艺术,是享受自由、享受宁静、享受孤独的艺术苦旅。

1983年,青涩时期的刘荣德怀揣着大学梦,本该进入大学校门,但因种种原因未能如愿,便又怀揣着绿色梦踏入军营。在部队艰苦的环境里他开阔了眼界,学习到了各种技能和知识。因工作和个人爱好,他一边工作,一边学习绘画、播音朗诵等。

因为音域宽广、播音突出,1990年夏天,他有幸到北京参加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员的培训学习。学习班归来后,他先后到上海、吉林、重庆等地担任播音员。夏青和葛兰老师把他分到了年龄最小的班,因为他特别努力,上小课时,班主任肖玉就带着他们一字一句地练口型。回到汝州后,他经常与本地广播电台、电视台播音员进行艺术交流切磋。除了在部队完成宣传工作外,刘荣德经常参加我市各种大型文艺活动,以及主持汝州电视台每年的春节晚会。

在播音艺术突飞猛进的同时,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另一个梦想。

1999年至2002年,刘荣德到中央美术学院学习,专攻油画。进入专业最高学府,他才知道绘画是怎样起步的。素描的造型结构,色彩的色调把握控制,艺术的处理手法,审美观念等,都让他如饥似渴地在课上课下吸收更多的营养。同时也让他喜欢上了大气磅礴的俄罗斯油画。

2004年在北京,他一边学习油画,一边学习俄语,为到俄罗斯学习做准备。他计划前往俄罗斯去探究油画,探究欧洲油画的来龙去脉。

从此,他在绘画艺术的海洋里如饥似渴地汲取着养分,自由自在地遨游着,那时

他风华正茂,在艺术道路上也日益精进,如果从此面对的是一条平坦的人生之路,那么他也许会成为一位并不出色的油画家。

然而,对艺术的追求,却让他走上了另一条布满荆棘的人生之路,走上了一条充满磨难的俄罗斯之旅。

这次艺术苦旅,又给了他什么样的教诲呢?

俄罗斯苏兹达理

云南之春

喀秋莎的故乡

俄罗斯之旅给了他追求美的执着

冬之韵

静谧

一个人,一条路,在追求艺术的路上,他追寻着自己的快乐与孤独。

2005年9月,刘荣德怀揣着好不容易筹集到的资金,踏上了飞往俄罗斯第二大城市圣彼得堡的飞机。当飞机飞了五六个小时落地的时候,他眼前是一片油彩般的金黄秋色,大片的土地上看不到几个人。哦,这里是西伯利亚,9月份就已经是一派萧瑟。

刚到圣彼得堡的前半年时间里,刘荣德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学习、生活都让他感觉不习惯,因为气候、语言、饮食以及对周围环境的不熟悉,让他心里发虚,感到后悔。但为了自己的梦想,他咬着牙坚持了下来。

俄罗斯一年中有8个月处在寒冷季节。为了抵御寒冷,俄罗斯的建筑墙都是一米左右的厚度,窗户也都是双层的,而暖气从每年的10月份就供上了。在研一第一个学期结束后放寒假,正是圣彼得堡最冷时期,当时天气预报是零下40℃。因为寒冷,他每天醒来随便弄点吃的后,穿着棉衣就赶紧回到被窝里。据刘荣德介绍,当时屋里的鸡蛋都冻成了石头,即使使劲往地板上摔也不烂,只能在火上煮,一小时后才能煮熟。如果有紧急事外出,要穿上棉袄、棉大衣,戴上棉帽和厚围巾,脸上只露两个眼睛,即便如此包装,走路不到10分钟,眼皮就会结上白霜。

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是世界四大美院之一。在这里,刘荣德凭着热心与勤奋,得到许多优秀教授的指点,他那热衷中国传统文化的情结,使他在系统学习历史学、地理学、哲学、光学、色彩学、构图学、人体解剖学、绘画史等学科上有了个性化感悟,在中国留学生中崭露头角,思想性和艺术性进一步提高。

为了学习,他一点一点逐渐适应了环境,一年后就可以很自然地在俄罗斯大地上到处走走看看了。

为了观看博物馆的艺术品,他从圣彼得堡坐火车跑到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又往东跑到弗拉基米尔州、诺夫哥拉得。跑到嘎赞时,当时已是深夜12点,下车出站后一问宾馆特别贵,为了省钱,他和另一个同伴就又回到火车站,在候车室里坐着迷糊了半宿。嘎赞是油画大师费迅的老家,那里有他个人的美术馆,他们的嘎赞之行,就是要拜读大师许多未曾发表的作品。如今,他们终于如愿以偿了,面对大师的精品,他们激动地几乎要跳起来。

行走在俄罗斯那广袤的大地上,这里比他想象中更美———日出、晨雾、雪山、白云、蓝天、木屋、松针、彩虹以及各种不知名的花,点缀在一片宁静、祥和与天然的色彩斑斓中。

这里有足够的寂静,让他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和创作。当他背着画夹坐在山头或湖边时,草间的虫声,迎面的风声,远处的歌声……足以让他忘却尘世间的一切,唯剩下自己。这无疑是大自然对一个勤奋跋涉者的最佳褒奖。

2007年7月,在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学习2年后,刘荣德以优异的成绩拿着俄罗斯联邦政府发给他的硕士证书回到了北京,在北京中国戏曲学院附中教学。然而,因为种种原因,几年后他又回到了家乡汝州。

大好河山给了他创造美的启迪

他说,自己选择油画的艺术道路是因为特别喜爱写实油画的艺术表现力。

在汝州工作教学了几年后,2014年他又到了北京,参加了北京画院油画风景研习班。2016年春,包括他在内,学校组织了北到哈尔滨南到广州,西到兰州东到上海全国各地的油画名家20余人踏上了去俄罗斯参观、写生、交流的旅行。阔别将近10年,他又来到了俄罗斯大地,沿着俄罗斯母亲河———伏尔加河沿岸写生考察,心情格外激动。到俄罗斯艺术的最高殿堂———列宾美术学院进行交流,两国艺术家在一起语言虽然有差别,但对艺术的理解息息相通。

2016年10月,他又加入北京写意油画研究院写生创作团队里面,在王辉老师的带领下,到全国各地写生创作。

有人评价他的作品:“仿佛能闻到季节变化中大自然的气息,只有到现场亲身感受的人,才能画出激动自己感染众人的好画。除了感动就是感激,你用行动诠释了美的真谛,你用行动释放了美的真爱。”

这就是刘荣德想要的理想状态。当他摆脱那种犹犹豫豫、眼花缭乱的繁杂世俗,抱着虔诚的态度,从绘画中找回最本初的精神依托,让笔再现一切理想的、干净的、真诚的、纯粹的、简洁的,最最了然、最最直接的东西,他感觉重新找到了自己,找到了自己的价值。

生活之磨砺更是创作财富。刘荣德悉心研究西方现代绘画源流,熟悉莫奈、塞尚、梵高、马蒂斯等,但他卓然而立,关键在于他摒弃简单模仿做法,将自己长久浸淫之中国艺术精神与西方艺术思想相融合,大胆创新,摸索出其绘画语言,直率、刚劲、质朴的油彩意趣。

众所周知,油画艺术取向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讲是很需要勇气的。一方面,油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历史上杰出的写实绘画大师和经典作品辈出。艺术家若选择写实油画就意味着他首先必须面对这些艺术巨匠,无论是在油画技巧还是思想表达方面,继承乃至超越这些前辈大师都是极具挑战的事情。另外,这是一个极为丰富且充满各种艺术诱惑的时代,沉湎于绘画而不谙世事,尤其需要勇气。

刘荣德将西方古典油画的技艺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审美意蕴融为一体,用作品表达了自己的艺术理想,新近创作的写实油画《古刹风穴寺》和《静物》等作品就体现了他的艺术梦想。

他的作品看似是偶然截取的某个生活片断,实则是经过精心构思的。他有着严谨精微的写实技巧,但是他的写实画面不是以古典的“美”为中心,或是直接再现现实生活为目的。他的作品包含丰富的社会文化意识,也就是观念性的意图。他将技术语言与观念意识充分融合起来,这使得他的作品有了厚度与深度。他在艺术创作上的深思熟虑及实践,让我们看到了一位艺术家的才智与前景。

如今,他的作品多次参加全国性的各种展览,多幅油画作品被北京国中美术馆、河南美术馆、敦煌美术馆、福建小祚美术馆、云南建投美术馆、延安美术馆等地及个人收藏。

油画语言是丰富的,刘荣德的作品也是丰富的,这是他用锐利的眼睛在捕捉瞬间的色彩变化,是用敏感的心灵在感悟人与自然的和谐美好。如果能把寂寥甚至死气沉沉的景物通过他心中的色彩描绘得富有活力与美感,那么,他的艺术探索之旅,何尝不是一种个性风格?


云南红土地

汝州大红寨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