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泉街古称汤王街,因旧时街中有汤泉九眼,从地下喷涌而出,故而得名。明正德《汝州志·山川》卷二记载曰:“温泉,在州西南四十里。泉如圆箕,热如鼎沸,冬夏不异。按《舆地志》云:‘梁县西南有温汤泉,可以熟米。’又东坡所记汤泉七,其一汝水,盖此地也。且沐浴可以疗疮疾,前人引水行数步为浴池,珉甃甚洁,有浴室,规模颇宏。浴室之东即邮亭,唐玄宗曾幸于此。”
汝州温泉历史悠久,千百年来,奇妙的温泉景观和秀丽的山水美景,曾引得历代帝王、后妃、名人雅士纷至沓来,流连忘返。据《后汉书》《旧唐书》《资治通鉴》《金史》等书记载,曾有十位帝王、三位后妃先后数十次驾临此地,洗浴、狩猎,史称“十帝三妃浴温泉”。东汉文学家马融在其所写《广成颂》中,对汝州广成苑的美景大加赞叹,其中便有“神泉侧出,丹水涅池”的句子,来介绍汝州温泉。北宋史学家司马光《资治通鉴》记载曰:南朝梁中大通五年(533年),“魏主狩于嵩高,己巳,事温汤”。胡三省注:“历嵩高而南,唯汝州梁县温汤。”又仪凤元年(676年)二月,“丁亥,上幸汝州之温汤”。胡三省注:“汝州梁县西南五十里有温汤,可以熟米。又有黄女汤,帝置温泉顿。”
汝州温泉出露于温泉街内,呈东南、西北走向,地热水长度约550米,厚约10米,有三个泉群,原为10个泉点。且多为自然涌出,涌出量大,温度适中,水质晶莹剔透,滑腻如抚锦缎,含有多种有益于人体的化学成分,可疗民疾,灌农田,为世代所称颂。据测量,温泉日涌出总量达1400吨,自然水温57℃~75℃,热流量为600大卡/秒,出泉口可煮熟鸡蛋,且四季不变,长流不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历史上汝州温泉作为汝西八景之一,以“温泉晓霁”而久负盛名,吸引了历代众多名人雅士汇聚于此,吟诗作赋,留下无数脍炙人口的诗文。
明正德《汝州志·景致》卷三记载曰:“温泉晓霏,即温汤泉也,泉流数里,其气上腾,若曙色之初分然。”
清康熙三十四年《汝州全志·州西八景》卷一记载曰:“温泉晓霁,泉热如鼎沸,前人引水数步,为浴池,唐玄宗曾幸驾。旧有武则天流杯池碑,立庙以祀汤神。旭日波澄,如雨初霁。”
宋·杨亿《温泉》:“大造真炉冶,不炊亦沸汤。珠喷泉带雨,暖溢谷称旸。仗涤尘凡虑,兼滋枯槁乡。惟余诗酒癖,未肯告医王。”
宋·范纯仁《温泉》:“山前阴火煮灵源,昔日曾留万乘尊。历尽兴亡只如此,不随世俗变寒温。”
元·张政《温泉晓霁》:“曙色初分日上迟,泉温水滑暖生肌。祓除起坐松坛下,好似当年去浴沂。”
明·方应选《温泉晓霁》:“何来一壑凿昆仑,滴水长分太液春。倒挂扶桑蒸晓日,溶溶闪出数金轮。”
明·张维新《温泉晓霁》:“灵泉脉脉暖烟霏,朝雨初晴试薄衣。不说山阴修禊事,还同鼓瑟浴春沂。”
明·无名氏《温泉晓霁》:“晴光岚气水天秋,霁色泉香煖迸流。高映红轮围翡翠,残留碧月浸珠毬。疮痍待起沟渠瘠,洗涤应消尘世愁。看罢群峰云尽敛,试汤长啸此生浮。”
清·无名氏《温泉晓霁》:“寂寥夜壑响偏幽,百道泉从涧底流。晓色乍晴还乍雨,晨光宜夏更宜秋。红云俄见腾千丈,碧月犹看印一钩。遮莫曈昽辉映处,蓬蓬活水认源头。”
直隶汝州全志———温泉晓霁
紫气东来
花开时节春意浓
清香破春寒
硕果满枝头
鸟语花香
四君子图
张文崇,1963年生,汝州人,中国国画家协会会员,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汝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央民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特聘画家。2013年被中国艺术家联盟授予“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
作品及传略载入《当代书画家人名大辞典》《中华文学艺术界名人录》等大型书画典籍三十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