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幸,人总算是救过来了。如果出现意外,我这心里也会过意不去的。”8月16日,谈起施救落水女子时的情景,郑向利还是有些后怕。这是他身为一名医生,对挽救生命职责的敬畏。
三次下水施救
8月15日,郑向利驾车前往汝南街道虎头村走访朋友。中午12时,当他通过虎头村北侧紧邻河滩的入村道路时,刚停下车便看到村头河滩的一处水塘里有个人正在水中挣扎。
“刚开始我还以为是有人在游泳,便喊了两声想让她上来。毕竟只有一个人在这种地方是很不安全的。”但后来他仔细一看感觉情况不对,水里的人像是溺水了在挣扎。郑向利立即向水塘飞奔过去,也顾不上脱鞋子,他把口袋里的手机随手扔在岸边就跳进了水里。
“当我游到当事人身边时,才发现水太深了,根本探不到底,人又在乱挣扎,差点把我也给拉翻进水里面。”无奈,郑向利只能暂时放弃施救先游回岸上。
“上岸我先找手机打电话找人。我和虎头村的支部书记杨廷贤工作上接触过,手机里存有他的联系方式,我就第一时间打通了他的电话。”郑向利向杨廷贤简单说明了现场的情况后,杨廷贤在电话里说道:“你先想办法救人,我们现在就在巡河,马上到!”
挂完电话郑向利一下子犯了愁,当他再次看向河里时,发现溺水者的动静小了很多,这下他也顾不上想别的,手机放进口袋里也忘记拿出来,就再次飞奔进水里游向溺水者。
“这次当我抓住她的上衣时才发现是一名女性,我试着去拉她的手臂,因为皮肤经过水的浸泡特别光滑,我拉了几次都滑脱了,让我无处着力。”经过两次下水施救,郑向利感觉到自己的体力已经不支,无奈他选择再次先上岸想办法。
当郑向利环顾四周时,发现在十几米远的水塘旁有一条废弃的铁皮船。这下让他看到了希望,飞奔过去将铁皮船推进水中,利用船桨划向溺水者。
“当时就我一个人,拉她的衣服人体太重根本拉不上来,拉她的手臂又太光也用不上力,这个过程因为船一边偏重还差点侧翻了。”在这种情况下,郑向利采取分腿扎马步的姿势,在保持铁船平衡的情况下,利用溺水者衣服将人拉到船边,再用手臂揽在她的腰部用力拉起,让溺水者呈趴伏状搭在船沿上。
“当时让她趴着主要是好让落水者清理口鼻异物,开放气道。我一边要拍打她的背部,一边还要保持船的平衡,体力基本上已经透支了。还好这个时候村委会的干部及时赶到。”郑向利叙述说。
挽救临危生命
“我们当时正在巡河,中午了,刚要回村委会时接到了郑向利的电话。救生衣、救生绳这些设备随时都在车上准备着。”汝南街道虎头村党支部书记杨廷贤向记者介绍说,从接到电话到抵达现场有1公里的路程,他们只用了4分钟。在路上,他还拨打了汝南街道办事处领导、村组干部和110报警电话。
“到现场,郑向利已经将落水者拉到船沿上了,我们又下去了一名村干部,利用救生绳,一人在水里推船,众人在岸上拉绳,合力将落水的女子抬到了岸上。这时候办事处领导和110民警也赶到了现场。”上岸后,杨廷贤、郑向利顾不上休息,立即开始对落水者进行心肺复苏抢救。
“心肺复苏按压有一定的技巧性,只有我和杨书记有这方面的经验,我们轮换着一直按压了15分钟左右。”据郑向利介绍,在抢救过程中,他和杨廷贤轮换不间断对落水者进行心肺复苏按压。在抢救5分钟的时候,落水者有了轻微的呼吸迹象,这让现场所有施救者都看到了希望。但他们不敢有丝毫的停顿,在抢救7分钟的时候,郑向利利用轮换的间隙为落水者把脉,发现已经有了脉搏波动。10多分钟的时候,落水者已经恢复了心跳和呼吸。
“15分钟左右,落水者算是基本抢救过来了,刚好120急救车也赶到现场,大家合力将落水者抬上了急救车。”看着远去的救护车,这时郑向利才感觉到浑身酸痛,有种想瘫坐下来的感觉。拿出手机想打个电话,发现手机进水已经开不了机。
“还好是办事处和村委会人员到得及时,要不然只凭我一个人的力量,落水者是很难救出来的。”回想起前一天的施救过程,郑向利还是心有余悸。“不过万幸,最后是抢救过来了。”回来后,郑向利还是放心不下,当天晚上他又拨打120了解情况,落水者当天下午已经由家属接走出院。
据郑向利介绍,从他发现落水者到救护车拉走,前后不过30分钟。这中间每名参与施救的人员都在抢时间,也正是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才挽救了这名落水者的生命。
“这名落水女子年龄大概在50岁左右,并不是我们虎头村村民。不过现场民警判断,可能是周边村庄的村民。”据杨廷贤介绍,虎头村自6月1日开始,在汝南街道的部署指导下,就成立了防溺水值班小组,共有成员31人。小组由村两委会成员、入党积极分子、志愿者和村组干部组成,共分7组,每天24小时不间断巡河值班。
对于郑向利勇救落水者的行为,杨廷贤说:“郑向利同志很好地践行了一名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的初心使命,他的这种英勇救人行为,也充分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担当意识和大无畏牺牲精神。”
据了解,今年48岁的郑向利,现任骑岭乡卫生院党支部书记。自1996年参加工作以来,先后荣获卫生系统先进个人、卫生健康系统扶贫工作先进个人、疫情防控优秀管理奖、先进基层党支部等多项荣誉。
融媒体中心记者宋乐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