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情情更深乡村文化话朱沟村:乡村振兴路上“星星闪耀”陵头镇:“五星”创建聚合力乡村振兴强根基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3140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2-08-01

”传情情更深乡村文化话

———汝州市文化合作社助力乡村振兴综述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纪念曲剧登台

“乡村文化合作社成立后,大家经常聚在一起排练、表演,不仅学到了很多东西,邻里感情也越来越好了。”7月26日上午,在温泉镇朱寨村党群服务中心,正在和姐妹们交流广场舞节目的朱寨村文化合作社社员张翠平说,乡村文化合作社不但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也促进了邻里和谐、助推了乡风文明建设。

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文化的发展。为乡村文化赋能、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正是乡村文化合作社建设带给乡村的别样“风景”。

朱寨村文化合作社是汝州市以乡村文化合作社建设推动文化振兴的具体实践。“乡村文化合作社是以农村文化艺术队伍为依托,由掌握文化技能或有共同文化爱好的农民自愿自发成立、开展自娱自乐活动的群众文化合作组织。这一组织的成立能更好地满足农村老百姓的文化需求,对于加强乡村文化发展,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汝州市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突出顶层设计筑牢发展根基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更是人民群众的精神家园。

随着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增长,原有文化阵地已经满足不了群众的需求。汝州市坚持把乡村文化合作社建设作为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基础性工程谋划推进,坚定文化自信,积极推动群众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以文化惠民为己任,以“文化志愿服务乡村行”“互联网+汝州乡土文化”“文旅春风365”为抓手,制订完善《汝州市文化合作社建设指导意见》,成立文化振兴专班,构建市、乡镇(街道)、村三级领导体系,高起点、高标准、高规格谋划推动此项工作。

结合自身禀赋,按照文化底蕴深厚、资源优势突出、群众活动便利的原则,汝州市从2020年5月启动文化合作社建设,按照每个乡镇选取2—3个试点村的原则,全市共确定60个村进行试点探索,并成立了汝州市文化合作总社。在此基础上,汝州市坚持重心下移、资源下移、服务下移,推动公共文化设施资源整合、共建共享,充分利用市群艺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乡镇文化服务中心、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村书屋、道德讲堂、文化大舞台等场所,服务于乡村文化合作社建设,更好满足群众的深层次文化需求。

随着文化合作社建设的深入推进,汝州市的乡村文化活动由过去的单一分散性活动向有组织、有制度的多功能、跨区域活动转型,向当地群众提供了众多公益性优质文化产品,极大丰富了基层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牢牢占领农村精神文化生活主阵地。

截至目前,汝州市已形成了1个文化合作总社、21个文化合作分社、242个村级文化合作社、1.8万余名社员组成的乡村文化体系,其中2021年开展文化志愿服务交流活动798场次,惠及群众47.8万人次,乡村文化发展方兴未艾。

突出群众主体广聚发展人才

汝州市坚持群众主体地位,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让群众在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发展中不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乡村留下一支永远不走的文化队伍。

纸坊镇东赵落文化合作社共有成员226人,下设有铜器社、舞狮队、腰鼓队、戏迷俱乐部、舞蹈队等多个民间团体。特别是由张顺利牵头组建的东赵落戏迷俱乐部自2014年至今先后举办消夏地摊戏演出3000余场,省市新闻媒体多次进行采访报道。张顺利还被评为河南省最震撼村宝。

东赵落文化合作社成立以来,汝州市文化合作总社、纸坊镇文化合作分社多次为其协调活动场地,并指导其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业余文化活动。东赵落文化合作社以助力乡村文化振兴为重要抓手,结合东赵落村各个文艺团队的不同特色及村民需求,积极整合现有文化资源,组织合作社成员之间互帮互学,积极辅导和培训本社区文艺骨干和文艺爱好者,不断探索创新文化合作社建设的新模式。通过常态化开展文艺演出、阅读推广、艺术培训、非遗传承等公益性文化服务活动,逐步使文化合作社成为乡村文化振兴的“主力军”。

以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使新时代文明实践落地生根,遍地开花。“土味”文化不仅提升了群众的文化自信,还给寂静的乡村增添了生机和活力。

庙下镇文寨村缘梦成翔艺术团排练有竹马旱船、舞蹈、戏曲、合唱、小品、快板等20余个节目,4年来演出辐射汝州市各个乡镇、街道,成为活跃在汝州城乡群众最喜爱的农民艺术团之一。

温泉镇朱寨村文化合作社由铜器队、广场舞队、秧歌队等5支表演团体组成,成员达到180余名,大部分成员还是村里的香菇种植能手,闲暇之余自编自演文艺节目,助力香菇产业发展。

洗耳河街道南关铜器文化合作社由元朝末年的南关铜器社演变而来,传承传统音乐文化,活跃基层群众文化生活,先后获得1989年平顶山市文艺汇编二等奖、汝州市历年春灯节铜器大赛奖项;2022年获得省文化旅游厅优秀展演团队、河南省文化志愿服务乡村行“最佳组织奖”等。参加2020年全国农民春晚、2021年39届洛阳牡丹节、2021年汝州市曲剧节、汝州市“2021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及周边县市乡村商演等活动,目前文化合作社成员已发展到120余人,成为远近闻名的传统文化演出团队。

如何确保本土文化人才不断线?汝州市建立人才培养机制,依托市群艺馆、中小学校、文艺团体等,通过文化走亲形式,提供乡镇、街道辖区内各文化合作社交流平台,并组织培训村极文化合作社,逐步实现由“送文化”到“种文化”的转变。2021年,汝州市群艺馆结合历年来的培训体系和汝州市文艺人才队伍结构,采取馆内“公益课堂”培训和下基层“教招送招”相结合的方式,从戏曲、广场舞、腰鼓、盘鼓、古筝、民乐、铜管乐、书法、美术等方面入手,共有178名优秀教师和文化志愿者在全市21个乡镇街道办、465个行政村、33所中小学开展“教招送招”活动1276期次,惠及群众13.9万人次。怎样让群众安下心、留下来?乡村文化合作社设置舞蹈、音乐、戏曲、绘画等多个分社,群众可以挑选自己喜欢的项目,真正成为文化活动的主角。

探索文产融合蓄足发展后劲

乡村文化合作社成立容易,持续发展难。近年来,汝州市积极拓展乡村文化合作社建设的新空间、新内涵,坚持文产融合、强文促产,推动丰富多彩的乡村特色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文化合作社散发无穷魅力。

汝州市融合丰富的红色文化、悠久的历史文化、“土”味的传统饮食文化、多彩多姿的非遗文化、璀璨的农耕民俗文化等元素,组建温泉镇朱寨村文化合作社、洗耳河街道铜器文化合作社、庙下镇文寨村缘梦成翔艺术团、王寨乡郑铁炉村曲剧文化合作社、纸坊镇唢呐文化合作社等一批升级版乡村文化合作社,形成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多元化发展模式,推动乡村文化合作社建设向更高层次迈进。

汝州市以文化合作社为平台,推动文化合作社与文旅产业、农特产品推介、地方特色文化产业、非遗传承文化、第三产业文化实现融合发展,串联拓展“文化合作社示范村+乡村旅游示范村+农业观光园区+非遗文化展演”等新业态,推出王湾民俗村、九峰山研学基地、云堡妙境高端民宿休闲度假区、中大街茶马古城、郝寨村凉水泉农耕文化园、魏沟村古村落等多条精品旅游线路,吸引各地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为乡村文化合作社发展注入了产业动能。

内引外联,强筋健骨,注重文化合作社抱团发展,打造文化强市品牌。汝州市先后组织文化合作社推选优秀文化节目,参加2020年第38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展演活动、汝州市纪念曲剧登台95周年文化展演活动、中大街茶马古城文艺演出活动,省文旅厅、省文化馆组织的文化合作社优秀文化节目展演活动等,叫响文化合作社“汝州品牌”。

积极参与汝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丰富文化合作社服务内涵。2020年以来,各级文化合作社积极参与当地疫情防控,编排优质文艺节目,弘扬伟大抗疫精神、讴歌各类先进典型。参与全市“12·4”国家宪法宣传日宣传活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汝州市“2021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汝州市第二届蚕桑文化旅游节、虎头村杏花节、鲜桃采摘节、学雷锋活动日走进中山寨活动、文艺轻骑兵基层文艺演出活动、乡村春晚等,用文艺的力量助推汝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文化合作社的遍地开花,让“文化强市”近在咫尺。如今,在竞相发展的文化大舞台上,市、乡、村三级文化合作社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各界的目光。建设文化强市,汝州正迈着坚实有力的步伐。

融媒体中心记者郭营战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