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三秋近 萤火虫儿飞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3134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2-07-22

23日大暑,一年中最热的时节来了

大暑三秋近 萤火虫儿飞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窗外的知了在声声高唱,映日的荷花还在翩翩盛放。

恍惚间,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如约而至。

一年过半酷暑至,大暑是日照最多、气温最高的时期,也是盛夏的最后辉煌。


大暑至 夏正浓


7月23日,我们将迎来大暑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大暑,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此时节正值“三伏”当中的“中伏”前后,热浪滚滚、万物蒸煮,是一年中最为炎热的时候。

气候:心宁静解夏热

以五天为一候,古人将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在大暑时节,腐草上的萤火虫卵会化虫而飞。天气愈发闷热,土地变得潮湿,天地间仿佛是一个大的蒸笼。又因湿气聚集,大雨天气也将频繁出现,天气开始向秋天过渡。

习俗:烧伏香晒伏姜

大暑时节,民间有很多有趣的民俗文化流传至今。因正是农忙时节,又容易出现自然灾害,在古代,人们往往会在这时“烧伏香”,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有个好收成。

俗话说:“大暑养生,冬病夏治。”暑伏天,民间还有“饮伏茶”“晒伏姜”的饮食习俗。伏茶一般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药煮成的茶水,有着清凉祛暑、养心益肺的作用。伏姜则是将生姜切片或榨汁后与红糖搅拌在一起,装上容器蒙上纱布,在太阳下晾晒至出伏,吃姜往往有着驱寒、去潮气的作用。

此外,鲁南地区流传着“喝暑羊”的习俗,一碗温热的羊肉汤下肚,可带走五脏积热,同时又排出体内毒素。广东一些地方则盛行“吃仙草”,仙草又名凉粉草、仙人草,是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用它做成的“烧仙草”,是一种颇受欢迎的消暑甜品。

(来源:人民网)

大暑时节,这样养生


大暑与小暑一样,都是反映夏季炎热程度的节气。每一个节气的到来,我们的身体都会做出相应的反应。面对一年中最热的节气———大暑,我们应如何养生保健呢?

一、避暑热

大暑时节,天气非常炎热,高温,湿热,“桑拿天”。所以大暑期间户外工作或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暑降温措施。

带好遮阳伞、遮阳帽等工具,并尽量避开午后太阳热辣时外出。

穿衣以棉、麻、丝等天然纤维材料为佳。棉质衣服柔软吸汗,透气性好。麻质衣服质地轻、孔隙大,透气性、吸水性好。丝绸衣服亲肤性好,舒适美观,轻薄凉快。

勤换衣物,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出汗后用干毛巾擦干,勤洗浴。衣服越穿越少,切忌长时间待在低温空调屋中,注意保护关节,千万不要对着空调直吹。

有些男士夏天喜欢光着上身乘凉,认为赤膊凉爽,其实未必如此。因为气温超过体温时,皮肤不但不能通过辐射方式来散热,还会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热量,使人感到更加闷热。

室内宜通风降温,避免环境过湿、温度过高。

二、畅情志

大暑时节,天气酷热,人们容易急躁焦虑,心烦意乱,无精打采,精神萎靡。所以大暑期间,要做好精神调养,静心养生。

保持心境清静,避免不良刺激,凡事以平常心对待,切莫大喜大怒。“心静自然凉”,让自己安静下来,摆脱焦躁恼怒的情绪,心情好了,夏天才能过得从容,清静。

尤其是中老年人,暑热扰心,容易造成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等问题,尤其要警惕热中风。

夏天由于室内外温差大,忽冷忽热使脑部血管反复舒缩,有心脑血管基础病的老人更容易出现头晕、头痛、肢体麻木等中风预兆。如出现上述情况应及时就医,避免发生脑血管意外。

三、调饮食

中医认为天人相应,我们的身体要适应节气的变化。所以大暑我们也要选择食物,让身体能够适应节气的变化。

饮食应清淡、易消化为主,以清为补,补气清暑,健脾养胃。

多吃营养丰富的果蔬和蛋白质,并适当食用姜、蒜、醋,既能杀菌防病,又能健脾开胃。

天气炎热,人体新陈代谢较快,热量消耗较大,摄入足够的蛋白是必要的,如豆制品,鱼虾、瘦肉、鸭肉、驴肉等富含优质蛋白,可适量多吃一些。

酷暑难耐,食欲不佳,苦味食物如苦瓜、苦菜、苦荞麦等,可解热祛暑,清心泻火。

绿豆汤是我国民间传统的解暑食物,除了脾胃虚寒及体质虚弱者均可放心食用。

白扁豆、薏苡仁、莲子、芡实等具有很好的健脾作用,是脾虚患者的夏日食疗佳品。

出汗较多,易伤津耗气,百合、沙参、麦冬、五味子、乌梅汤等具有滋阴敛汗,生津止渴作用的药物可做药膳调理。

天气炎热,出汗多,及时补水,以常温白开水为宜,或适量矿物质水、淡盐水,可补充因出汗丢失的电解质。

很多人都喜欢吃冷食,喝冷饮,尤其不利于健康,过冷饮食刺激肠胃,收缩血管,可引起胃痛、腹痛、胃肠炎,女生还会出现痛经等。

山东等地也有大暑喝羊肉汤的风俗。羊肉在暑天吃最有营养。符合传统中医“春夏养阳”的观点,既有温阳作用,还能发汗排毒。体质虚寒者,尤宜食用。

四、适劳逸

大暑时节,天气炎热,锻炼应选择清晨或傍晚进行,避免烈日下运动。

应选择运动量相对较小的温和的运动,如八段锦、太极拳、散步、慢跑等,让我们呼吸平缓,从容不迫,散步时,可以听一些比较悠闲的音乐。

避免过于疲劳、出汗过多,耗气伤津,运动后要适当饮用温开水,补充体液。

五、慎起居

大暑时节,湿热交蒸,汗液不易蒸发,或是高温出汗过多,人体水分得不到及时补充,而发生中暑。起居调养最重要的就是做好防暑工作。

夏季昼长夜短,起得早,睡得晚,易造成睡眠不足,所以要睡个子午觉,以保持精力充沛。午休半小时到1小时为宜,时间过长让人感觉没有精神。

睡觉时不要贪凉,避免在风口处睡觉,以防着凉受风而生病。

另外要保持环境清凉,注意开窗通风,适当运用空调、风扇降低环境温度,空调房间温度与室外温度相差不要超过10℃,避免汗出后直对风扇或空调吹风,以免感冒。

夏季,水果蔬菜丰富多样,多吃水果、喝防暑降温饮料是预防中暑的最佳方法。最后给大家介绍几个大暑养生保健食疗方。

1.冬瓜汤

冬瓜有清热解毒、利水消痰、除烦止渴、祛湿解暑之功效,是夏天消暑汤水之首。冬瓜炖排骨,冬瓜炖虾仁,营养美味,食欲不佳,可开胃促进食欲。

2.绿豆汤

绿豆汤具有清热解毒、止渴消暑的功效。体质虚寒者不宜过多饮用。常温饮用,不宜冰镇。绿豆性凉,脾胃虚弱的人尽量少吃。可加菊花清肝明目,加莲子心清心泻火。

3.酸梅汤

乌梅、陈皮、山楂、冰糖、桂花适量。锅内加水煮沸,放入所有食材,大火烧开,小火慢炖30分钟。酸甜可口,是传统的消暑饮料。大暑时节,尤宜饮用。常温饮用,也可冰镇,不宜过凉。可清热解暑、泻火除烦、提神醒脑、健胃消食,老少皆宜。

4.生脉饮

人参(党参、西洋参、太子参、黄芪)、麦冬、五味子适量代茶饮,功效益气养阴,生津止渴。夏季出汗多,疲劳乏力者尤宜。也可加菊花、竹叶,兼有清心肝火之功。

(来源:北京日报)


大暑诗词


在这最后的盛夏,不妨静下心来,领悟那“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境界,随着古人的脚步,去寻找夏日中的一缕清凉。

《夏日闲放》

唐·白居易

时暑不出门,亦无宾客至。

静室深下帘,小庭新扫地。

褰裳复岸帻,闲傲得自恣。

朝景枕簟清,乘凉一觉睡。

午餐何所有,鱼肉一两味。

夏服亦无多,蕉纱三五事。

资身既给足,长物徒烦费。

若比箪瓢人,吾今太富贵。


《销暑》

唐·白居易

何以销烦暑,端居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得,难更与人同。


《咏廿四气诗·大暑六月中》

唐·元稹

大暑三秋近,林钟九夏移。

桂轮开子夜,萤火照空时。

菰果邀儒客,菰蒲长墨池。

绛纱浑卷上,经史待风吹。


《大暑竹下独酌》

宋·郑刚中

新竹日以密,竹叶日以繁。

参差四窗外,小大皆琅玕。

隆暑方盛气,势欲焚山樊。

悠然此君子,不容至其间。

沮风如可人,亦复怡我颜。

黄错开竹杪,放入月一弯。

绿阴随合之,碎玉光斓斑。

我举大榼酒,欲与风月欢。

清风不我留,月亦无一言。

独酌径就醉,梦凉天地宽。


《六月十八日夜大暑》

宋·司马光

老柳蜩螗噪,荒庭熠燿流。

人情正苦暑,物怎已惊秋。

月下濯寒水,风前梳白头。

如何夜半客,束带谒公侯。


《大暑》

南宋·曾几

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

经书聊枕籍,瓜李漫浮沉。

兰若静复静,茅茨深又深。

炎蒸乃如许,那更惜分阴。


《暮热游荷池上》(其三)

南宋·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来源:人民出版社读书会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