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晓伟 通讯员 高素会)近日,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发出《关于做好当前学生防溺水等安全防范工作的提醒函》,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扎实做好防溺水工作,进一步完善防溺水应急处置预案,确保及时发现险情,及时消除隐患,及时开展救援,坚决守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随着暑假来临,学生在家用电、用火及户外出行、玩水和游泳等安全风险明显增多,各类涉及学生的安全事故(事件)将进入易发期、多发期。我市切实做好当前中小学幼儿园学生防溺水、交通出行、用电防火等安全工作,有效防范涉及中小学幼儿园学生的各类人身伤亡事故(事件)发生。
高度重视学校学生安全工作,广泛开展安全风险防范宣传教育。各单位、各有关部门,特别是教育部门树牢“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的理念,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电视、广播、报刊、标语、短信等新老媒体进行多种方式的学校学生安全风险防范宣传教育,在社会上营造学生防溺水、安全出行、安全用电用气用火等浓厚氛围。暑假前,教育部门组织所有学校各班级开展一次全面的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避免发生煤气中毒、食物中毒、溺水和火灾、交通等人身伤害事故(事件)。学校还要采取召开家长会、签订责任书、微信短信电话通知警示提醒等多种方式,压实家长作为学生第一监护人的责任,要求家长要认真履行法定监护责任,加强对孩子的教育管理,传授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避险防灾和自救能力。
完善加强各类安全设施(措施),防范各类人身伤害事故(事件)发生。各单位、各有关部门加强组织领导,认真排查各自辖区、行业领域内可能发生溺水事故的水塘、采砂坑等危险水域和地段,在周边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牌和防护围栏,配备救生圈等必要的救生设施,定期检查,发现损坏、缺失时要及时修复补充。教育部门组织各学校建立防溺水“师生包联制度、家校联系制度,危险水域信息发布制度”,监督基层严格落实防溺水工作“六不准”要求。水利等部门建立专门的执法巡查队伍,加强对水库、水渠、河流等水域进行全面细致的安全隐患排查,对护栏、防护网、安全警示牌、救生装备等进行拉网式检查,及时消除各类隐患。其他各部门结合职责做好景区、游泳馆、健身房等相关场所的防溺水工作。
强化应急救援工作,迅速、有效、科学救援救人。公安、消防、应急、卫健委等专业应急救援部门及其他民间应急救援机构、队伍,做好24小时值班备勤备战工作,并配齐配全抢险救援救人设备装备仪器,救援人员具备一定的溺水、触电、处置外伤等知识和专业技能,一旦接到学生溺水、交通伤害、触电等涉险救援求救电话,要快速反应,迅速救援,科学处置,尽最大努力最大可能抢救人员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