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汝县第一届农民代表大会找寻老照片背后的故事抗日民主人士郎占选荆阳寨晒经寺的传说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3110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2-06-20

临汝县第一届农民代表大会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临汝县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农业大县。农民是社会的主要群体,是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最大的掠夺和剥削对象,历来具有强烈的反抗意识和斗争精神,是革命的主力军。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临汝县党的各级地方组织,动员和组织贫苦农民,成立各级农民协会,积极组织和发动贫苦农民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为临汝的解放和建设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各级农民协会与党和政府并肩作战,成为党和政府的得力助手和联系群众的桥梁。

临汝县最早的农民协会成立于1944年11月。当时,临汝县抗日县政府成立后,共产党、八路军在大峪抗日革命根据地内,先后建立起来县、区、村各级农会。李毅本任临汝县抗日县政府农会主席,裴建国任大峪抗日区政府农会主席。当时,各级农会成立后,在党和抗日民主政府的领导下,积极动员农民参军参战,组织开展筹集军粮、救护伤员、支援前线、减租减息、倒地运动等抗日工作,为大峪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壮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抗日战争胜利后,随着八路军南下,大峪抗日根据地的农会组织相继撤销。

1947年11月1日,陈谢兵团第一次解放临汝县城,推翻了国民党在临汝县的反动统治。1947年11月24日,临汝县人民民主县政府在杨楼镇小程村成立后,即在所辖区域内成立区农会、村农会,组织群众开展反匪反霸斗争和减租减息运动。饱受地主阶级压迫剥削的农民,对翻身求解放有强烈要求,情绪非常高涨。

一切权力归农会。农会组织在剿匪反霸和土地改革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土地改革的执行者和主力军。党组织派工作组深入农村,依靠农会,组织村民学习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召开“诉苦”大会,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孤立富农,打击罪大恶极的地主,有步骤地完成了“土改”任务。农会成为“土改”和互助合作运动中的主力军。

随着解放战争形势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获得解放的广大贫苦农民,纷纷组织起来,成立乡、村农民协会,农民协会队伍不断壮大。1949年1月,全县已成立5个区农会,21个乡农会,500个村农会,拥有会员5万多人。

为了把临汝县的土地改革和剿匪反霸斗争不断引向深入,进一步加强对全县农会协会的组织和领导,成立临汝县农民协会的条件日益成熟。为此,中共临汝县委决定召开临汝县第一届农民代表大会。

临汝县第一届农民代表大会于1949年1月5日报到,1月6日在县城隆重开幕。会议历时6天,参会农民代表913人,县、区、乡的主要领导以及县直各单位的负责人,各个工作队的队长列席了会议,共有1310人。

大会开幕当天,临汝县各行各业,各个机关学校、群众团体均在县城大街两旁张贴标语,悬挂彩灯红旗,并且还举行了铜器、鼓乐、竹马、旱船、狮子舞、高跷、秧歌等文艺演出,气氛十分热烈。

大会开幕第一天,县长王武烈向大会做了《形势与任务》《今冬明春工作安排》的报告。第二天是代表们诉苦挖穷根。第三天是查翻身。第四天大会选举建立县农民协会组织。第五天代表小组讨论通过今冬明春工作任务及大会决议、宣言、给毛主席的通电、给人民解放军的慰问信。

代表们在讨论县长王武烈报告时,情绪高涨,不断高呼口号,一致认为必须彻底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打倒蒋介石,否则穷人就难以翻身。代表们还提出:农民要翻身做主人,必须建立穷人自己的政权,建立人民的武装队伍,把枪杆子掌握在穷人自己手中,还要建立自己的组织。代表们讨论决定:到农历腊月底,全县的农会会员要达到120000人。没有建立农会的村庄,要迅速组织建立农会,要动员妇女们加入农会,要团结中农,孤立地主老财,恶霸地主、富农、地痞、流氓不能入会,农民入会要有介绍人,村农会批准方可,入会会员要宣誓。

大会选举出27名委员,组成临汝县农民协会。李砚农任主席,霍华章、史长林、关金斗任副主席。大会决议:全县农民协会会员每人捐献中州币1元,以慰劳前线将士。

大会宣言中说:“咱们九百多个代表,代表全县五万多农协会员进县城开大会,商量全县农民翻身大事,正式成立了咱县农会,选举咱自己人领导翻身,真是开天辟地头一回。”

大会还通过中原日报社、豫西日报社转中共中央中原局,给毛主席发了份电报。电报中说:毛主席呀!……您领导的共产党是咱们的救命人。人人都说“孩子不离娘瓜不离秧,穷人离不了共产党”。……毛主席呀!咱们一定跟你一条心,……坚决革命到底,消灭国民党反动派地主恶霸的势力!求得咱工人农民彻底大翻身!”

同时大会还给解放军前线将士发出一封慰问电,表达了临汝人民拥护解放军、支持解放军,祝前方将士多打胜仗、早日解放全中国的心愿。

1949年1月10日,临汝县第一届农民代表大会胜利闭幕。各机关干部、学校学生,各区农会会员、民兵都高举红旗进入大会会场,全城锣鼓喧天,红旗招展,整个会场汇成了人的海洋。2万人的队伍由会场向北,转向大街一直向东游行,当选的27名委员披红挂彩,骑马走在游行队伍前边,大街两旁更是站满了观光的群众,整个县城一派沸腾,盛况空前。

这次大会,是临汝解放以后,第一次召开的显示人民当家作主的大会。这次大会建立了临汝县农民协会,总结了临汝解放以来的大好形势。到会代表用人民得到翻身的铁的事实,歌颂共产党,歌颂毛主席,一致表示:要坚决跟着党中央、毛主席指引的道路,斗倒地主、斗倒恶霸、打垮土匪、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会议认真讨论和安排了全县的五项中心工作任务。一是号召全县农民尽快团结起来,搞好反霸、减租,斗垮土匪、恶霸,挖掉穷根,栽上富根。二是要组织起来,贫农、中农要踊跃参加农会,在农会领导下,有组织、有领导的向土匪、恶霸开展斗争。三是要建立武装,发展民兵,号召青壮年积极参军参战,早日打倒土匪恶霸,早日打倒蒋介石,挖掉穷根,人民永远享太平。四是做好拥军工作,照顾好军属、烈属,鼓励解放军战士在前线杀敌立功。五是认真做好支前工作,抬担架、修公路、运送粮草、炮弹和各种物资。会议还特别强调要把反匪反霸运动真正开展起来,以实际行动支援解放全中国的斗争。

第一届农民代表大会以后,各区也普遍召开农民代表会议,在全县大张旗鼓地宣传贯彻河南省剿匪布告,反复宣讲“首恶必办,胁从不问,立功受奖”的政策和河南省关于“惩办首恶,收缴匪枪,登记匪伪人员,解散反动会道门,废除伪保甲制度……”等12项具体规定,形成了强大的政治攻势。在群众中孤立土匪,在土匪中孤立匪首,瓦解匪众,打击首恶,摧垮匪特的社会基础。号召全县人民紧急动员起来,全力以赴,为肃清土匪,打倒恶霸而斗争。

经过宣传发动和组织整顿,全县在4月份以后,有77个村斗争了144个不法地霸,清查和撤换了105个混进革命队伍的坏干部,清除128个不纯的农会会员和52个民兵。又选拔92名积极分子担任领导职务,吸收新会员950人,发展民兵110人,有效的纯洁和巩固了各级人民政权。

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并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这一法案规定:乡村农民大会、农民代表会及其选出的农民协会委员会,区、县、省各级农民代表大会及其选出的农民协会委员会,为改革土地制度的合法执行机关。

1950年7月,政务院通过并公布了《农民协会组织通则》,再一次确定,农民协会是农民自愿结合的群众组织,但同时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土地改革法》,农民协会是农村中改革土地制度的合法执行机关”。其任务是,团结雇农、贫农、中农及农村中的一切反封建的分子,遵照人民政府的政策法令,有步骤地实行反封建的社会改革,保护农民利益;组织农民生产,举办农村合作社,发展农业和副业,改善农民生活;保障农民的政治和文化水平,参加人民民主政权的建设工作。通则规定,凡雇农、贫农、中农、农村手工业工人及农村中贫苦的革命知识分子,自愿入会者,得到乡农民协会批准后,即可成为农民协会会员。凡被派到农村中从事农民运动的工作人员均得加入农民协会,加入时,须得当地农民大会或农民代表大会通过。农民协会经费的来源是会员的会费和人民政府的补助。农民协会会员每人每年缴纳一斤米作为会费。

1953年春,土地改革复查结束后,逐步组建村政权机构,原先的农会骨干,大多转为乡(村)干部。

1954年春,经过普选,建立乡人民代表大会,乡农民协会组织为乡人民代表大会所替代,乡以下的农会组织也由村政权所取代。

1956年4月,根据上级指示,各村农会撤销,建立各高级社中国共产党基层党支部。

斗转星移,时光荏苒。曾经为临汝革命和建设做出过巨大贡献的各级农会组织,早已退出历史舞台,成为一段不能忘却的记忆。但农会组织在共产党领导下,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所发挥的作用和贡献,将永远铭记史册。

汝州市档案馆供稿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