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国强给葡萄疏果
6月9日上午,在临汝镇临东村东侧,田野间一大片绿色的庄园生机盎然。只见一身农民打扮、脸色黑红的杨国强,正拿着一把精致的小剪刀,不紧不慢走向搭着架子的葡萄地。果园里,一排排葡萄树上,一串串的青果玛瑙般地悬挂着。他弯下腰,一手轻轻托起葡萄串,一手拿着剪刀,在密密麻麻的青果间剪掉过密的果子。
“‘阳光玫瑰’葡萄马上该套袋了,这时候疏果很重要,不能让果子太密,不然长大后果子容易长变形,影响质量。”看着眼前的这位农家汉子,让人无法将他与当了16年士官的军人联系在一起。

培育花木
1997年,应征入伍的杨国强一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某部服役。2013年退伍时,他放弃了部队转业安置,“我离开老家16年了,一直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所以就选择拿了安置费回到家乡自主创业。”
对黄土地别样情深的他,在村子东边流转了105亩土地,开始构筑他的绿色庄园梦想。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当时种了20多亩葡萄,想着种葡萄有啥难哩!结果3年下来,几乎没有挣到一分钱,一是葡萄的品种没有选对,二是技术根本不过关。”
吃了教训的杨国强开始恶补农业种植技术,“那时候很幸运,我参加了市里举办的免费农业种植技术培训,后来还被推荐到河南农业大学举办的农业特色种植技术培训班学习,一次学15天,吃住都是免费的,这两次培训让我学到了真本事。”

杨国强的葡萄园
除了不间断参加各类种植技术培训,不服输的军人性格,也让他在实践中认真钻研总结种植技术。“说到葡萄的种植技术,看似很简单,其实里面的学问大着呢。比如有机肥的选择,专家的建议只是大方面,自己的地块到底使用哪个品牌的有机肥效果最好,这都是在地里搞实验一点一点摸索出来的。葡萄树从剪枝、疏果、施肥到浇水,都有一套学问在里面。我现在地里配套有滴灌的水肥一体机,架子上还有微喷,是立体化的水肥综合利用。”说到种植经验,杨国强似乎有说不完的话题。
经过8年的摸索,如今他的百亩绿色庄园已发展成为以“阳光玫瑰”葡萄种植和花木培育为主,兼顾有机蔬菜种植的特色农业生产基地。
“我地里种植的白菜,口感特别好,还没到收获期,就被附近的村民订购一空。培育的花木,根本不用出去推销,都是客户自己上门订购。这葡萄也都是老客户提前订购,不仅价格高而且不愁销。”杨国强自豪地笑着说。“像你这样的坐桩生意,一年收入有多少?”记者好奇地问。
“毛收入大概六七十万元,去掉人工工资等各种开支,净利润有二三十万元吧。”杨国强又是一笑说道。
融媒体中心记者郭营战 实习记者黄浩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