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窑烧造区远景
历史 民国时期汝瓷的恢复
民国时期汝窑遗址及遗物屡遭破坏和掠夺。20世纪30年代,日本人原田玄讷先后三次到临汝县(今汝州市)调查,收集了大量的实物资料,认为“俗称的北方青瓷———丽水窑”就是汝窑。窃国大盗袁世凯和国民党反动政府对汝窑也进行了无序挖掘。尤其1937年,日本占领汝州后更是进行了掠夺性盗掘,用汽车拉走古汝瓷产品和瓷片无数,引发了民间盗挖不断,尽管当时政府也进行了保护,抓捕了部分盗掘者,但仍然给汝窑遗址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临汝县城自古为汝州的州衙所在地,人口众多,商业繁荣,以东西长街和南门里街最为繁华,街面上有多家经营汝瓷的商店,较为兴盛的有王发汤的王家瓷器店,桂老三和周凤祥开的瓷器店。他们都集中在南门口西路北。其中周凤祥经营灵活,他从景德镇、潮州等地进来瓷器,和汝瓷一起销售,影响很大。为获取高额利润,周凤祥还在自家院内建造了土窑,从文物贩子手中收集瓷片,用土法加工成汝瓷挂彩(以棉油灯,俗称老鳖灯点燃,用铁管吹到放了着色剂的古汝瓷瓷片上,瓷片即呈红色斑块,称汝瓷挂彩),在市场上大受欢迎,常常以高价出卖,引起关注。
复兴汝瓷厂创建人为李照光,汝南(区)大李庄人。1910年出生,家境较为富裕,幼读私塾,文人从政,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地位,其家离严和店汝瓷遗址仅三华里之隔。在当时社会提倡振兴民族工业的大环境下,他萌生了弃政归隐,兴办实业,复兴汝瓷的念头。李照光利用当时的政治影响和亲友关系,四处奔忙,发动集资入股,其对象一是殷实富户;二是城镇商家;三是一般群众。每股现大洋100元(当时纸币和银元平兑),参股者上不封顶,下不破股(可自行商议数家合为一股),入股人各持股东证书,按时分红,并召开股东大会,推选理事会成员,制定章程和实施细则。第一个民间集资的股份制经济实体———复兴汝瓷厂于1938年成立。
瓷厂选址定在严和店下寺庙院,聘请陈玉昆为领东掌柜,苗绍华为技术总监,并从禹县神垕聘请了一批工匠艺人。苗绍华为河南禹州人,不仅精通钧瓷工艺,同时对中国古陶瓷研究和制作也是内行,在他的带领下,复兴汝瓷厂从建窑、建作坊、搞设备一步步发展起来。在汝瓷研究方面,其总体思路是:“借鉴钧瓷,研发汝瓷”,但因汝瓷失传年久,一时难以成功。故又提出“以粗瓷(生活瓷)养细瓷(汝瓷)”同步发展的思路。民国三十年(1941年),汝瓷发展获得突破性进展,终于烧制出汝瓷豆绿釉产品,并于临汝县民众教育馆展出。展出产品虽然技术很粗糙,与古汝瓷相差甚远,但仍然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
1944年李照光去世,李绍初接管瓷厂后,汝瓷的研制工作仍在艰难地进行。复兴汝瓷厂不仅为汝瓷的恢复研制打下了一定的基础,而且也培养了郭遂、郭东方、张白留、刘双有、陈遂成、宋福、渠福庆等一批技术研发人员。
发展 新中国的汝瓷企业——国营企业
1.汝州市汝瓷一厂
该厂前身是民国初期临汝县乡绅李照光、李绍初创办的复兴汝瓷厂。1948年由临汝县人民政府接管改为临汝县人民政府民生瓷厂,1952年更名为地方国营临汝县汝瓷厂。1988年随临汝县撤县改市,更名为汝州市汝瓷一厂。位于汝州市蟒川镇严和店村东北,占地9.99公顷,有厂房百余间,以生产日用瓷为主。1953年开始汝瓷恢复试制,成立汝瓷试验组。1973年,工人达150余人。1986年,发展到1500余人,固定资产132.9万元,有全套成型设备。产品以汝瓷花盆、酒瓶为主,年产量24.18万件,产值451万元,利润52.8万元。2006年8月因企业改制而停产。
2.汝州市美术汝瓷厂
1975年,临汝县汝瓷厂汝瓷车间全部迁往临汝县城北赵庄村,正式挂牌成立临汝县汝瓷二厂,1983年3月更名为临汝县工艺美术汝瓷厂。1988年11月因临汝县更名为汝州市,该厂随之又更名为汝州市美术汝瓷厂。1993年又更名为万兴企业集团公司,企业除继续生产汝瓷外,又扩大生产料器花和白水泥。全厂占地面积106公顷,固定资产50万元,有职工2500余人。主要产品有仿古陈列瓷、工艺美术瓷、酒类包装瓷、花盆、生活日用瓷等百余种。产品远销马来西亚、科威特、阿联酋、新加坡、日本、美国、英国、法国、巴西等国家,且与杜康酒厂、宋河酒厂、张弓酒厂、新蔡酒厂、赊店酒厂等,订有长年供应酒瓶合同。年产汝瓷680万件,产值1500万元,利税60万元。2004年因企业改制而停产。
3.汝州市汝瓷三厂
1984年由地方国营临汝县汝瓷厂和八○三国家物资储备库联合筹建,命名为临汝县汝瓷三厂。1987年由临汝县经贸委接管,1988年改称汝州市汝瓷三厂,1992年因企业改制而停产。1994年汝州市汝瓷一厂对其兼并,更名为汝州市汝瓷一厂二分厂。该厂位于王寨乡王寨村东2公里的虎狼爬岭,有职工145人,主要生产汝瓷酒瓶、花盆及外墙砖。年产值100万元。
发展 新中国的汝瓷企业 ——集体与乡镇企业
20世纪80年代,汝瓷产品由单一的仿古产品发展到各种工艺美术瓷、日用瓷、料器盆景和酒类包装瓷等上百个品种,产品远销国内外,为乡镇企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在汝州、宝丰等地,生产汝瓷的集体企业、社队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在汝州市汝瓷一厂、汝州市美术汝瓷厂的带动和支持下,从蟒川镇严和店到王寨乡上陈和今米庙镇马窑,到处都有生产汝瓷的窑炉。宝丰县清凉寺、伊川县、汝阳县、郏县等地也都在试制和生产汝瓷酒瓶、花盆等,并安置了大量农村闲散劳动力,为汝瓷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以下选择其中10家企业予以介绍:
1.汝州市第四汝瓷厂
1986年7月由汝州市塔寺大队创办,位于城垣路与丹阳东路交叉口西南隅。厂长先后为于斌、韩顺江,副厂长为郭书合。占地约0.667公顷,有办公用房6间,产用房两幢20余间,工人20余名,其中技工7人。产品第一阶段以烧制汝瓷酒瓶为主,第二阶段以烧制汝瓷花盆为主,1994年停办。
2.汝州市东大瓷厂
1988年由汝州市东大大队创办,位于汝州市丹阳东路东南隅,占地面积约0.33公顷,厂房面积500平方米。厂长李二河,职工20人,主要设备有窑炉1座,球磨机1台,主要产品以工艺美术瓷、仿古汝瓷为主,1990年停办。
3.汝州市尚庄乡兴华汝瓷厂
位于汝州市尚庄乡(今米庙镇)马窑村,1978年建厂,由临汝县工艺美术汝瓷厂和尚庄乡马窑大队合资创建,临汝县工艺美术汝瓷厂工会主席郭连成兼厂长。占地面积约1.43公顷,厂房面积2000平方米,固定资产100万元,技术人员8人,职工106人。主要产品为酒瓶、料器花盆。年产量70万件,产值60万元。1987年后转私人经营,主要生产汝瓷、彩陶制品,1992年停办。
4.汝州市陵头瓷厂
陵头瓷厂是原陵头镇办瓷厂,后和临汝县工艺美术汝瓷厂合资,属集体企业,厂长王宣智,副厂长田铁良。厂址位于陵头镇孟庄村西北,占地面积1.67公顷,厂房面积1500平方米。全厂职工50人,技术人员4人,固定资产100万元。主要产品有卫生瓷、日用瓷。后转私人经营,以加工汝瓷生产用原料为主,1993年停办。
5.汝州市尚庄乡金沟瓷厂
位于尚庄乡(今米庙镇)金沟村,是由临汝县工艺美术汝瓷厂和金沟村共同投资联办的集体企业,厂长田铁良。该厂占地面积0.667公顷,占用民房20余间,以生产酒瓶为主,后因经营不善,技术水平差,转而生产日用瓷,并由金沟村单独经营管理,1992年停办。
6.汝州市王寨乡福利汝瓷厂
位于王寨乡王寨村南临寺公路西侧,占地面积0.66公顷,厂房2000平方米,有内径4米倒焰窑2座,试验用倒焰窑1座,1.5吨球磨机2台,球磨罐1台,厂长王景,职工60余人,其中汝瓷一厂技术工人10人。主要产品以汝瓷豆绿釉酒瓶、坛、碗为主,并仿制汝
瓷天青釉,1992年停办。
7.汝州市孙庄汝瓷厂
位于孙庄村西邻,占地面积0.40公顷,厂房面积1500平方米。主要设备有内径4米倒焰窑2座、1.5吨球磨机2台。主要生产伊川杜康酒瓶、民用碗、泡菜坛和汝瓷工艺品。厂长李小青,全厂职工40人,其中汝瓷一厂支援技术员5名,1992年停办。
8.汝州市上陈汝瓷厂
位于王寨乡上陈村东南虎狼爬岭上,占地面积0.40公顷,厂房面积1200平方米。有内径4米倒焰窑2座,1.5吨球磨机2台和部分注浆台位。厂长陈万科,职工40余人,汝州市汝瓷一厂支援部分技术人员。主要产品有汝瓷豆绿釉酒瓶、面盆及生活用品,1992年停办。
9.汝州市蟒川乡耐火材料厂汝瓷分厂
位于蟒川乡(今蟒川镇)蟒川村北坡,临寺公路东侧,以生产耐火材料和汝瓷为主。占地面积1.32公顷,厂房面积5000平方米。有倒焰窑6座,石碾2台,职工100余人,其中技术人员10余人。厂长王一巴曾被命名为优秀农民企业家,主要产品有汝瓷、耐火材料等,曾制作2米高的汝瓷花瓶,成为现代汝瓷花瓶之最。年产值约500万元,1993年停办。
10.汝州市严和店郭庄汝瓷厂
位于蟒川镇严和店郭庄西邻,厂长张本善,以试验汝瓷仿古瓷为主。有倒焰窑l座,球磨机1台,主要技术由汝瓷一厂提供。产品主要有仿古汝瓷和汝瓷包装瓷,1993年停办。
发展 新中国的汝瓷企业——民营和个体企业
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国营企业实行体制改革,县以下国有企业由国营向个体承包、租赁、股份、合资等多种形式过渡,以激发经营者的积极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汝州市先后共建民营或个体汝瓷企业70余家,且发展良好,成为地方经济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