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驰援守“沪”小分队回家了张飞:一把电吹管奏出图强人生音鲁梦珂:乌克兰战火中凝聚的家国情怀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3096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2-05-30

千里驰援守“沪”小分队回家了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援沪小分队成员

出征时春寒料峭,归来时百花盛开。白衣执甲、逆行出征,千里驰援,倾心守“沪”。

刘金龙、王磊、张二涛作为我市医务人员代表,组成了一支守“沪”小分队,以最“精”的技术,最“快”的速度,最“拼”的作风,最“韧”的劲头,最“暖”的守护,搭载着生命和希望与时间赛跑,肩负着责任和使命逆行冲锋,经过30个昼夜的连续奋战,圆满完成援沪转运任务,为上海抗“疫”贡献了汝州速度和力量,于日前凯旋。

4月24日,根据河南省疫情防控指挥部印发的《关于紧急调派负压救护车支援上海抗疫工作的通知》,市第一医疗健康服务集团总院派出技术精湛、经验丰富的急危重症医学中心医师刘金龙,司机王磊、张二涛前去支援上海。

接到任务后,他们迅速响应,收拾好物资后即刻赶往郑州,同省内其他兄弟单位的50辆负压救护车和1辆指挥车,共1 90名医务人员,携带防疫物资,于4月25日1 2时从郑州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出发,赶赴上海支援转运任务。

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平顶山市卫健委成立了援沪医疗队临时党支部,刘金龙被任命为党支部委员兼副队长。到达上海短暂休整后,刘金龙、王磊、张二涛所在的转运小分队和郏县的两个转运队伍,共同负责上海市徐汇区武宣方舱转运任务,同时兼顾疾控1 20的随时调度,时刻做好应战准备。

“疫”不容辞———“精”。转运小分队接诊的第一位重症新冠阳性感染患者,是上海某养老院的一名老年男性,重度昏迷、高热、呼吸系统严重感染,既往患有脑梗塞、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病史,能清晰听到患者的痰鸣音和哮喘音,病情不容乐观,转运途中随时可能出现生命危险。因此,他们第一时间联系患者家属告知病情后,随即启程前往定点救治医院。上车后,小分队迅速为患者连接氧气、心电监护等设备,详细查体并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在将患者安全送达医院后,还详细地和接诊医生交接病情,让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使命必达———“快”。在支援期间,转运小分队每天24小时待命,不论白天黑夜,只要调度

铃声一响,便以最快速度奔向救护车停

放点,手部消毒、戴帽子、戴手套、戴口罩、穿防护服、穿鞋套,一气呵成。穿着密闭的防护服,行动不便,尤其是护目镜和防护面罩容易起雾影响驾驶视线,司机王磊、张二涛时刻绷紧安全弦,凭着娴熟的驾驶技术克服路程远、道路不熟等困难,稳、准、快地圆满完成每次转运任务,为患者的救治争取宝贵的时间。

坚定信心———“拼”。在转运中,使小分队最头痛的就是雨天和高温天气,因为雨水会把防护服打湿,降低防护效果,而高温天气,密闭的防护服会导致队员们脱水。除此之外,为保障救护车处于良好的负压状态,车在转运过程中是不能开空调的,一次转运约1 50公里左右,加上消杀时间,至少需要4个至5个小时,如果出现意外情况导致接收不顺畅甚至需要7个至8个小时。每次转运完,他们都筋疲力尽,防护服里像水洗了一样,脱下防护服和口罩脸上都是红肿和深深的压痕。但他们无暇顾及自己,第一时间进行车辆消杀、个人消毒,同时反复检查确保救护车处于最佳工作状态。

协同作战———“韧”。在援沪的30天里,转运小分队共计出诊50余趟,救治重症患者60多人,参与紧急救援1次,是平顶山地区援沪分队中出诊次数最多的一个小分队,而每次任务的顺利、安全完成,与每一位成员的付出都是密不可分的。

“疫”路守护———“暖”。救护车内的方寸空间,是摆渡生命的“方舟”,更是承载命运流转的重要瞬间。转运小分队载着生命和希望,肩负着责任和使命,与时间赛跑,一路逆行冲锋,默默奉献,与河南援沪医疗转运队共同完成2636人次危重症患者转运任务,受到上海医疗急救中心的感谢。

5月26日,在30天的一线坚守后,这支小分队圆满完成守“沪”任务凯旋,并按照河南省卫健委的统一安排进行集中隔离休养。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晓伟 通讯员 王文璐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