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瓷名人
第6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2012期:第6版 本期出版日期:2017-12-25

汝瓷名人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重燃汝瓷艺术的燎原之火——追记汝瓷大师郭遂

郭遂,男,1923年生,1998年3月逝世,蟒川镇严和店村人,中共党员,新中国成立后,我市首位全国劳动模范,被收录于《中国劳模大典》,先后受到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李先念、华国锋、叶剑英等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是新中国陶瓷艺术界获得最早、最高国家级荣誉的汝瓷大师。

1956年,临汝县汝瓷一厂成立了汝瓷试验小组,郭遂承担了汝瓷试验重任,并被任命为汝瓷试验小组组长。当时汝瓷试验工作,一无资料可供参考,二无师傅可以请教,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郭遂跑遍了汝州的山山水水,踏遍了汝州的沟沟坎坎。由于家庭贫穷,没有文化,不识字,仅凭师傅所传用嘴品尝、用手感悟点点技巧,从捡到的古瓷片上寻求试验参考依据,寻找可供做汝瓷的原料。

1957年9月,经过几百次的失败,由郭遂研发的首批豆绿釉汝瓷产品终于烧制成功。

1958年,郭遂试制成功的大型仿古汝瓷象鼻尊、大型豆绿釉透花盆、洗字盘等产品,被摆放在人民大会堂河南厅,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赞扬。

1983年,经过无数次的试验,郭遂主持研制的汝瓷天蓝釉终于试验成功,填补了我国陶瓷史上的又一项空白。

1984年6月,汝瓷天青釉也成功问世。

1986年5月,汝瓷月白釉等各种汝瓷釉色一一试制成功。

1988年退休后,郭遂又回到自己的老家严和店大郭庄、原汝州市汝瓷一厂进行汝瓷的研制,直至因病去世,享年76岁。于俊鸽


汝瓷发展 前途无量——访原国营汝瓷厂厂长李聚万

40年前,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在与周恩来总理的交谈中,对汝瓷大加赞赏。为了恢复汝瓷,在汝瓷的故乡临汝县(现汝州市)筹建了一个汝瓷厂。厂里成立了技术攻关小组,7人攻关小组中有两个重要人物,其中一个就是当时的国营汝瓷厂厂长李聚万。

2017年12月22日,在市区张庄的一个院落里,记者见到了李聚万,谈到汝瓷的前世今生,他娓娓道来。

汝瓷,创烧于北宋晚期,位居宋代“五大名瓷”之首,因产于汝州市而得名。在宋代,汝瓷为宫廷御用瓷器,故又被称为“汝官瓷”。金灭北宋后,汝瓷也随之消亡。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十多年无数次的研究试验,1988年汝瓷生产终于全面恢复。

“汝瓷艺人一直把能复原‘雨过天青云破处’的天青色作为做瓷事业的最高追求。为了寻找矿石原料,他们不分寒暑冷热,踏遍深山野岭。为了调配方、做试验,他们每次都要站在1000℃的瓷窑旁边,观察瓷器变化。一窑烧下来,往往累得像大病一场。”李聚万笑着说,在恢复了豆绿釉、天蓝釉、天青釉等传统釉色的基础上,他们还研制出了天目釉、新汝釉、玛瑙釉等系列汝窑新釉色。更令李聚万欣慰的是,在2010年6月,汝瓷烧制技艺成功获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如今,蟒川河畔,一座占地12平方公里的汝瓷小镇正拔地而起:中国汝瓷博物馆、汝瓷文化遗址公园、汝石文化展示中心等项目如火如荼。几年后,一个集“文化+产业+旅游+生态+养生”于一体的艺术古镇就会以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于俊鸽


酷爱汝瓷事业 塑造艺术人生——访全国优秀工艺美术专业技术人员马永杰

走进马永杰的家里,映入眼帘的是满墙的挂画,一幅水墨画上有一群仙人围绕汝瓷瓶饮酒作乐,桌子上还有未写完的对联……“我每天都在家中写写画画,有人来问我汝瓷的事,我都会把我知道的技术告诉他们。”12月22日,记者问到如何看待周总理批示恢复汝瓷生产的时候,他将往事缓缓道出……

马永杰17岁那年,就与汝瓷结下了不解之缘。1961年毕业后,他回到家乡同汝瓷厂汝瓷试验组的同志一起考察古窑遗址,捡选古代汝瓷片,调试汝釉配方,用科学的换算替代了汝瓷釉料以瓢、勺计量的原始操作方法,大大提高了汝釉配比的精准度,仿建古汝窑结构将原直烟窑氧化火改为倒烟窑还原火烧成,揭开汝窑的千古奥秘。他设计雕刻的汝瓷透花花盆,到北京参加万国博览会,最后陈列于人民大会堂河南厅。

1972年,他设计的汝瓷产品在广州交易会上展出,受到日本、香港客商青睐,被一抢而空。当时的光明日报、南方日报等纷纷报道,引起了国家轻工业部和外贸部的重视,拨款新建了汝瓷厂。

如今76岁的马永杰仍为汝瓷事业奋斗不息,潜心研究汝瓷工艺和汝瓷发展史,主笔撰写“汝瓷誌”,内容涵盖了汝瓷的产生、传承到辉煌的历史渊源。当问到他对汝瓷发展的建议时,他说:“希望汝瓷的传承者们能够相互团结,相互扶持,在老一辈的技艺之上深入研究汝瓷,将我们的珍宝发扬光大。”梁杨子


我与国营汝瓷厂——访原国营汝瓷厂副厂长陈松江

“没有国营汝瓷厂的培养,就没有今天的我。感谢党和政府、感谢为陶瓷行业培养人才的教授老师们。”12月21日,记者在市区双拥大道附近的一间汝瓷展厅里见到原国营汝瓷厂副厂长陈松江时,他感激地说道。

1957年10月,陈松江出生在骑岭乡杨堂村的一个普通农家,1978年12月,进入原临汝县第二汝瓷厂工作。

1979年3月,陈松江同地方国营汝瓷二厂40多人被派往浙江省龙泉县瓷厂学习陶瓷生产技术。

1980年陈松江等人学习返厂后,地方国营汝瓷二厂建成了“汝瓷外花碗生产线”,通过多次实验,汝瓷外花碗和汝阳、伊川杜康酒瓶等产品在两个六米半的倒烟窑烧成。

1983年,汝瓷天蓝釉被省科委鉴定在汝瓷二厂实验成功。

1986年,汝瓷17号豆绿釉鉴定通过……

多年的汝瓷生产实践和管理工作,使陈松江掌握了汝瓷天青釉、月白釉、豆绿釉等配方及成型和烧成操作技术,他先后被评为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河南省民间工艺大师、中国陶瓷协会会员、中国民协会员、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会员,研究生产的产品被评为河南民间文艺金鼎奖,中国五大名窑名瓷金奖,多次获得省、地、市星火项目和科技进步奖,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汝州市三、四、五届专业技术优秀人才,临汝县第六届人大代表,汝州市四、五、六届政协委员,河南省七、八、九届侨代会代表,先后受到何竹康、马忠臣、李克强、陈全国、徐光春等领导的亲切接见。于俊鸽


愿作汝瓷发展的桥梁——访河南省陶瓷艺术大师张天庆

作为恢复宋代汝官瓷项目负责人和研究者,张天庆一生致力于汝窑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1967年,张天庆到原临汝县委参加工作,协助汝瓷一厂做造型设计,后到市工艺美术汝瓷厂任技术厂长。在漫长的汝瓷研究生涯中,张天庆于70年代到中央工艺美术美院现清华美院继续学习,与当时的院长张仃、陈叔亮,教授韩美林、范曾等老师结识。

作为汝窑科研项目负责人,张天庆主持开发了国家有关部委和省科委下达的汝窑豆绿釉瓷、天蓝釉瓷、月白釉瓷、天青釉汝官瓷重点科研项目。他的研发成果荣获多项国家级、省级奖项,其中联合国创新发明之星奖1项、国家级金银奖22项,以及国家发明专利四项、外观使用专利八项。他所研制的汝瓷作品,经中央轻工部、河南省科学技术厅、故宫博物院聘请李国桢、冯先铭、张锡秋、叶喆民、耿宝昌、宋伯胤等全国著名专家鉴定认为:各项物理、化学性能指标均接近并达到宋代汝窑水平。

曾有人以巨额报价请张天庆转让技术,但他坚持认为,汝窑和汝瓷是我国的国粹文化和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汝瓷时隔多年失而复得,这项技艺源自中国,发扬自中国,也必然属于中国。

张天庆说,“我对汝瓷的研究不会就此终止,还要把汝瓷从古至今的发展历程用翔实的文字、图片、实物展示出来,留与后人,传承下去。”刚鑫雨


汝瓷的杰出传承人——访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朱文立

朱文立,高级工程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河南省优秀专家、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汝瓷烧制技艺传承人、中国汝瓷文化杰出传承人、中国古陶瓷学会会员河南省分会理事、中国科技考古学会理事、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艺术大师。

12月21日,在纪念周总理批示恢复汝窑生产60周年大会召开前夕,朱文立接受了记者采访。

1975年,朱文立从部队复员后,被分配到临汝县汝瓷二厂当了一名临时工。机缘巧合,他师从汝瓷传人郭遂学艺。1983年,当时的轻工业部、河南省科委下达了“汝官瓷”研究项目,以省轻工研究所为龙头,朱文立协助研制。之后的几年里,他到野外采集矿石,调制配方,先后进行了无数次烧制试验,天青色汝官瓷研制成功。断代800多年的“天青釉”汝瓷重现人间,填补了我国汝瓷的这项空白。

朱文立因研制成功汝官瓷和北宋官瓷,寻找到真正汝官窑窑址、北宋官窑窑址等业绩,被载入了日本国家编纂的大型史册《中华五千年》及《陶说》、英国人撰写的《宋代瓷器》、中国文联编著的《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等多国史册。人民日报以“醒来的汝瓷”为题向国内外进行报道,中央电视台先后拍摄播出了“汝瓷的传人”“瓷中魁———汝瓷”“千年寻找”“瓷痴———朱文立”等8部专题片,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及国外媒体都作了报道。其作品被日本首相小渊惠三、以色列总统魏茨曼、韩国总统金泳三等多国元首收藏,韩国总统金泳三为朱文立先生题写了“中华神瓷”。于俊鸽


周总理批示高屋建瓴——访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孟玉松

“我从事汝瓷工作已经45年,如果说,当初接触汝瓷是一种机缘巧合的话,那么周总理的重要批示改变了我的从业态度,也让我重新审视和定义了汝州在陶瓷层面上的重要地位和意义。”12月19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孟玉松欣然接受了记者采访。

孟玉松是中国汝瓷炫目的符号,几十个春秋与汝瓷相伴,她对汝瓷有着深厚的感情。

为了恢复汝瓷,1970年,汝瓷的故乡临汝县(现汝州市)筹建了一个汝瓷厂。厂里成立了技术攻关小组,工人郭遂担任了技术组长。时年31岁的孟玉松被抽调到汝瓷厂参与汝瓷研究,这让对硅酸盐无机化分析有独到见解的孟玉松有了用武之地。

为了汝瓷,孟玉松踏遍了汝州的山山水水,经过上千次的实验,终于掌握了它的配方。在孟玉松的不懈努力下,汝官瓷天青釉经过上千次的烧制,配方调到222号时,终于试制成功了。

1990年,孟玉松被任命为汝州市工艺美术汝瓷厂总工程师,1993年,她被批准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88年9月,孟玉松凭着对恢复发展汝瓷作出的显著贡献,被推选为全国妇女代表,出席第六次全国妇女代表大会。

“周总理批示高屋建瓴。”一辈子与汝瓷打交道,孟玉松对汝瓷有着深厚的感情。她说,“我一生研制汝瓷,汝瓷就是我幸福的源泉。我总感觉,当一个人把精力都用在做事上,生活自然就会很充实。后人不知我劳累,唯有汝瓷知我心。”赵彦锋


扛起汝窑复兴的大旗——访第三代汝瓷领军人物杨云超

有着河南省陶瓷艺术大师称号的杨云超,早在高中时代就和艺术结下不解之缘。他最初的艺术启蒙,就是跟着舅舅学习绘画,素描、色彩、造型,并且也有一定造诣,在当时的汝州颇有名气。

1984年4月,上班不久的杨云超有了第一次出差的机会———跟副厂长张天庆到北京参加旅游产品展销会。

杨云超没想到,他们的汝瓷产品那样抢手,不到四天就卖光了。其中一尊弥勒佛,被一位美国女士买走,她给了18美元。最令他骄傲的是,刚复出不久的刘少奇夫人王光美,还特意来到他的跟前,询问汝瓷的生产情况。

杨云超再次“出头”是在1986年。这一年,厂里换了新厂长。新厂长李聚万上任后,接到一个紧急任务,要在一夜之间做出一个模具,就找到杨云超,问他能做不。杨云超说能,只要给他准备一个200瓦的灯泡,以及十二点的夜班饭。第二天六七点,熬了一夜的杨云超果然交出了模具。

杨云超被另眼相看。三个月的学习后,他就统管起全厂的生产包装。不到一年,杨云超运用当时最先进的烫金技术,设计出了全国六运会汝瓷纪念品包装。

正是对汝瓷的这种热爱,杨云超创办了宣和坊汝瓷有限公司,他说,“作为中青年陶瓷艺人,应该扛起汝窑发展的大旗,创新发展汝瓷事业,兼收并蓄,使汝瓷展示出更大的魅力。”

如今,他的公司是“河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河南省著名商标”企业、河南省文明诚信企业。他的作品也先后被国内外多家博物馆和巴基斯坦驻华使馆及叶喆民、耿宝昌、纪连海等数十名学者、名人收藏。2017年5月,宣和坊汝瓷系列作品成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礼品。赵彦锋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