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只小蜜蜂晒书月季八卦觅芳踪汝城有味是清欢关于在全市开展“能力作风看变化”主题征文活动的通知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3080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2-05-06

晒书

李晓伟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读一篇优秀文章,写几句内心感受,然后晒在微信朋友圈,好像是时下圈内相当流行的事情。

掐指一算,五行缺书。这很好,至少说明有人在读书,也充分证明越来越多的人恢复了阅读的习惯。再说,晒书也能让别人看看此时的自己是多么的岁月静好,多么的自由自在,多么的自满自足。

读书终归是一件很辛苦、很烧脑、很私人的事情,能摁下心来读上几页的人,实在让人由衷敬佩。有句哲言说,你的第一责任,是使你自己幸福。喜欢读书的人,第一责任就是让自己宁静下来,安静地去阅读,恬静地去感悟,沉静地去享受。然后,眼前身后立马风轻云淡,风烟俱净,关起门来成一统,我的地盘我做主。

早些年的纸书时代,当那些“真文青”或“伪文青”在侃侃而谈、大谈特谈读过的书与读书的感受时,内心是真的羡慕的。因为判定一个人是否有一个文学的灵魂,应该先判断他是否有一颗在兵荒马乱的生活中岿然不动的心。

灵魂的欢愉在于知己和自由,肉体的欢愉则是沉溺于红尘和俗欲,这并不冲突。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社会,多看书眼界才能开阔。况且,读书能把自己读成文学的样子。这种样子,很高级、装不来,叫气质。尽管有时候显得矫情。

在平凡的生活中,读书人看起来没什么不同,但他们有着自己的骄傲,不需要表现也不需要展露。更多的是一种知性,能理性地去生活,去享受每一段经历,不会刻意去要求什么。

有的人,看完一本书,都会产生一种殷切的想法,迫切想要与周边的人进行交流,而微信圈里晒读书,也正契合了其社交互动这一主题,可以清楚地看到好友的阅读排名、还可以给好友点赞;点击好友头像,还能看到好友的书架、推荐的书以及读书时的想法,从而让阅读有了更多的乐趣。

最起码,曾经读过的文章自己能够滔滔不绝地说出来,并且能够有自己的观点,用真材实料说话,而非人云亦云、拾人牙慧。

有人认为:“读书无用”,并列举一些名人的例子,证明不读书也能过得很好;有人认为,“读书有用”,又总是强调自己“没有时间”。读书有用没用,因人而异,个人自定,没有必要在此过多讨论,但喜欢读书的人,一定比不读书的人眼界开阔,高瞻远瞩。他们一边扎进万丈红尘的生活,一边在文字中寻寻觅觅,于是,那些新的自我、新的思想便顺着生活的路途纷至沓来、徐徐而来。他们在自己的阅读体验中打开了一扇门,走着走着,就抵达了能够安放人生的心灵归宿……

读书在今天,不但成了一件矫情的事,更是一件奢侈的事,且呈现出一些不太良性的规律。比如读书群体固定化,青少年读书者较多,中青年读书者很少;比如类目固定化,青少年多读科幻或者网游小说,沉浸在虚幻不实的世界,而中青年读书者选择的读本则是心灵鸡汤类或者为人处世类,而思想类书籍大多高束庋藏,少人问津;比如读书私密化,今天无论是陌生人之间还是熟人之间,见面基本不聊读书,因为这个问题,要么会打脸,要么会冷场。

就像一代网红凤姐理直气壮地表达:我读的都是经典名著,比如《故事会》和《妇女生活》等。

阅读本身没有任何价值,真正有价值的是阅读后的思考,阅读后的感悟,阅读后的判断,阅读后的行动。当然朋友圈也存在一些实实在在的人,他们会在每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认认真真地写推荐语或读后感,以此希望优质的内容能影响更多的人。

这不存在问题,一种新的阅读形式的出现,也许会遭到冷言冷语,冷嘲热讽,但是,书能明理却是不变的真理,无论以什么样的形式去做,对人百益无一害的,也唯有读书也。哪怕所吸收的知识只停留在表面,哪怕只不过是秀秀表面功夫,以树立自己在他人心中孜孜不倦、勤奋学习的完美形象。

毕竟,书就摆在那里,书香依旧氤氲。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