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豪利从困难农家走出来的企业家胡海伟:二十年痴迷一件事铿锵玫瑰绽芳华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3079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2-05-05

胡海伟:二十年痴迷一件事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在汝州,提起胡海伟,都知道他痴迷于档案事业。为了我市的档案事业,几乎每天都背着相机、摄像机,行走在城市乡村,拍摄记录老汝州的历史变迁和发展瞬间。

20年前,胡海伟主动要求从市政府秘书科科长的位置上调到档案局任职,并且一干就是20年。20年间,他多次放弃了换岗到更好单位的机会,扑下身子,把这个班子弱、士气低的档案馆,带成了全省闻名的国家2级档案馆。馆藏的文书档案、科技档案、专门档案、声像档案等四大门类齐全,藏品丰富。单位综合成绩曾连续10年排名平顶山档案系统第一名。

刚到档案局那阵子,为了使自己尽快成为一名行家里手,胡海伟干脆住在单位,晚上看书学习,白天对着档案印证,认真钻研摸索。半年之后,档案工作的基本规范、基础理论、操作规程,他都熟练地掌握了。接着,他又利用各种机会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培训,外出参观学习,不断积累知识和经验。他还非常注重新知识的学习,特别是档案工作上的一些新理论、新规范、新措施,他都要千方百计地先学先懂,并要求工作人员及时学习。

创建“国家二级档案馆”时,他踝骨骨折,打着石膏,医生嘱咐他要卧床休息,可他实在放心不下档案馆的工作,硬是拄着拐杖来到单位。大家关心地让他回去休息,他说:“大家都在干活,我怎能闲着?干不了重活,我就干点轻活。”

胡海伟是个敢为天下先锐意进取的人。在他的协调下,河南省第一家县(市)级档案学会汝州市档案学会成立,目前已发展会员单位及个人会员121个。

近年来,胡海伟带领档案局全体人员开展“汝州记忆工程”的档案收集整理工作,旨在通过拍摄照片和录像,采集口述档案,收集档案资料和实物等,抢救、保存、整理、研究汝州历史文化遗产,记录汝州历史发展轨迹和城乡变迁过程,为构筑和完善城市记忆,保护历史文化,传承汝州精神,实现乡愁永忆的美好愿景提供智力支持。

这项工程,任务艰巨。胡海伟是个有心人,无论何时何地,他处处留心。在与人交往,参加活动,甚至朋友聚会,所有的人、事、物,他都会从档案的角度去审视、去关注,去发掘,只要有一点与“汝州记忆”有关联的,他都要去联系,去了解,哪怕对方能提供一点线索,他都高兴得如获至宝。在他的工作日程上,从没有星期天和节假日。

在他和同事们的努力下,“汝州记忆工程”进展迅速。截至目前,已收集早期图书、报刊、剧本、曲谱900余册,老戏服80多件,照片1.95万张,录制视频2000多分钟,征集生产生活工具用具,民间制作工艺、碑刻近百件(套),完成明清至民国时期记事、功德和墓志铭拓片100多张,采访抗战老兵70多人次,录制口述档案、曲剧唱段3000多分钟。

他积极参与汝州电影的收集整理工作,主持参加会议,参与座谈,又专门安排给老放映员腾出讨论房间,还安排人专门负责拍照和指导资料的收集工作,先后整理完成《汝州电影》《汝州往事》《汝烟记忆》《汝州古山寨》《汝州渡槽》《汝州水库》等文字、图片资料。

按照国家、省、市档案局“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和汝州市革命历史纪念馆建设要求,胡海伟组织对1948年至1949年革命历史档案进行了整理,已整理临汝县委、组织部、宣传部等单位及各区18个全宗革命历史档案113卷,扫描文件1.23万页。

今年年初,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胡海伟,仍然心系汝州档案事业,积极参加编写、策划市档案局和电视台联合制作的“红色档案故事”系列节目。

他说,档案工作等是他最爱的事业,也是他最感快乐的职业。

融媒体中心记者 郭营战 通讯员 万坤山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