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多举措全面管控环境污染要闻简报申报“绿色学校”开始考核验收图片新闻微友热评“怪鸟”受伤,大家齐心救护深夜查漏点 水畅解民忧李中现:用脚丈量花海的人“造血”当从“心”开始
第02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2009期:第02版 本期出版日期:2017-12-20

“造血”当从“心”开始

———记市委党校驻寄料镇石梯村扶贫工作队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驶离九峰山快速通道,沿着蜿蜒的乡间小道往南走了数里地,来到了有着古朴村风,同时又透露着当代气息的石梯村。

石梯村位于寄料镇东南部,距离市区约40公里,是典型的山区村,全村共有6个自然村,8个村民组,265户,971人。其中贫困户81户,共291人。近两年来,在市委党校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石梯村立足优势、紧扣精准,抓党建、促脱贫,兴产业、搞建设,点燃了脱贫攻坚的巨大热情,解决了村里面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村两委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实事。该村先后荣获河南省绿色村庄、汝州市一星级人居环境示范村、优秀基层党支部等多项荣誉。

扶贫工作中,做好物质上的扶贫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怎样扶起思想上的贫困。市委党校副校长、石梯村驻村工作队队长蔚春晓说:“生活困难的人在压力面前总是处在低谷阶段,他们大部分人认为,自己命中注定要受穷,再怎么努力也没用。有了这种思想,他们就失去了自立自强的精神,缺少雄心壮志和苦干创业的精神,想要把他们扶起来难度很大。”

“造血”当从“心”,扶信心是扶贫的关键。驻村工作队一致认为,只有把贫困群众的信心扶起来了,才能让大家看到未来的希望,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原来等、靠、要的被动思想,才能真正帮助群众脱离贫困,逐步实现小康。

石梯村自然条件不好,大量劳动力外流,留在村里的多是四五十岁以上的老人和妇女儿童,这些留守的人文化程度有限,也缺乏致富思路,盼着等着政府“输血”。驻村工作队考虑到石梯村独特的地理位置,适合大力发展养殖业。因此他们发动贫困户,利用到户增收资金帮助贫困群众成立养殖合作社,真正带动老百姓“造血”脱贫,让有能力、有意愿脱贫致富的人先发展起来,再把其他农户带动起来。短短几个月时间,合作社办得红红火火,贫困户尝到了甜头,更激发了贫困群众自力更生、主动脱贫致富的信心。

党建是精准扶贫工作的依托和着力点,班子健全了,工作能力强了,工作也会顺风顺水。刚入村时,针对石梯村两委班子干部目标方向不明确、村室破旧无法正常办公的情况,驻村工作队坚持以打造服务型党组织为抓手,带领村两委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抓班子、建制度、强阵地、筑堡垒、聚人心。积极筹措资金建设高标准村室,配备广播和电子通信设备,重建基层宣传阵地,让党员参与到村级日常活动中来,让村室成为党员自己的家、成为上级党委与基层党员、村民之间的一座“连心桥”。同时,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石梯村党支部恢复了“三会一课”制度,定期上党课、搞活动、谈思想,采取集中学习、召开民主生活会、单独谈心等多种形式与党员干部就“如何做合格党员、加强党性锻炼和道德修养以及当干部为了啥、怎么干、如何让群众满意”等问题进行讨论。还组织党员观看党的历史、革命先辈和优秀共产党员崔庆余、彭秀英等专题片以及党的十九大专题报告,使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干事创业的决心更加坚定。

无数光鲜成绩的背后,总藏着驻村工作队队员们数不清的艰辛和努力。两年来,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石梯村先后修建了党群综合服务中心、卫生室、文化广场;引进了柴鸡养殖扶贫项目;购置水泵、水罐解决了村民的吃水问题。下一步,党校驻村工作队将与石梯村两委会和全村群众携手奋进,努力使柴鸡养殖项目早日实现盈利,加快推进光伏发电与电商扶贫等项目的落实,既注重当年增收脱贫,更注重长期致富增收。于俊鸽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