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晕染岁月长读书是幸福的事几爿老店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3069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2-04-19

几爿老店

◇李晓伟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作为一枚老汝州土生土长的“坐地苗”,对于汝州的美食,尽管不会做,但却情有独钟;对于身边的美食,可以说是了然于胸,如数家珍;而对于那些数十年如一日始终如一,坚守阵地的几爿老店,心里充满着温暖、感动及敬佩。

有人说,一座城市最真实的人间烟火,只有在老店里才能寻到。而每座城市里总会有那么几爿老店,承载着人们对过往的怀念与人文风物的地道情结。这些说不清的情结,在经过时间沉淀后,被牢牢地铭刻在仍坚守于世的老店的招牌上,仿佛沾了旧光阴的沉香味,引导着一众吃货们拨开厚厚的时光尘埃,去重温那旧滋味的点点滴滴。

喜欢一个人,盘桓在那些古老的巷子中。那悠长悠长的巷子中,如那几爿老店,隐藏着时光的痕迹。

自认为,凡是能够在一个地方长久立足的小店,一定与华而不实的“噱头”“包装”“营销”等等无缘,反而是自觉不自觉地遵循了这些基本规律:起早贪黑的勤劳,货真价实的诚信,独特稳定的手艺(风味),不事张扬的口碑,天长日久的坚持,善小而为的自足。

想一想,一个小店往往养活着一家人,店主人身无他长、朴实本分,这一个安身立命的所在,他焉能不珍惜、不自重?

就像盘踞在剧院广场一角的砂锅店,从开业到现在,掐指一算,已有三四十年的光景了。还是那对热情朴实的夫妻,味道一如最初的味道,门脸当然小有更新,却遵循着原始的风格,一成不变。

店不大,也不奢华,几排泛着包浆的木桌木凳,便把店内挤得严严实实。有人来时,随意坐,也不用招呼。需要点餐,也就那老几样,无非是砂锅排骨汤,要面或不要面,客人自便。但也奇怪,这里经常是生意火爆,食客盈门。老城人几天不去吃上一锅,便心心念念,萦绕心怀。

与砂锅店同样坚守的,还有与其隔壁的羊肉汤店,也存在了几十年。尽管老板换了一茬又一茬,味道却一如既往、始终不渝。

市标附近一家羊肉汤馆,从最初路边的简易铁皮房开始,熬到现在的大门店,始终如一的,却是那坚守着的独特的味道。

说起味道独特,在汝州这座城市里,羊肉汤馆很是普遍,但每家与每家的味道大不相同,各具特色。其中的原因,无非是各自的手工与汤料的配置不同罢了。所以,老汝州人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在不同的时间分别到不同的店里品尝不同的滋味。

还有那几家炒鸡店,浓油赤酱、酥烂入味、麻辣鲜香、入口即化的炒鸡,很受老城吃货们的青睐。一路坚持下来,转眼便几十年的光景。老城人对这些老店之所以念念不忘,不光是那些独特的味道,更是店主们脸上那憨憨而爽爽的弥勒笑,看着让人踏实。

这些老店,与其说是小吃店,倒不如说是老城的一道风景。味道变成了光阴,便在老城人的味蕾上刻划出深深的印痕,忘也忘不掉。

老店里的风,永远不急不缓地吹着。岁月和风雨磨损了当年的风光,却保存下了光阴的故事,安静地坚守在城市一隅,经营着自己的时光,显得那样从容。

每一次穿过一条大街、一个小巷,都会有意无意地打量一下路两边那些有年份的老店,有时还喜欢进去闲逛一下,仿佛见到老朋友,依稀忆起它们当初的样子,出来后就有满心的踏实和欢喜。店里面的人,多数已上了年纪,似曾相识;偶尔换了一茬两茬人的,多嘴一问,准是守着祖业。再瞧外面挂的那些招牌,字体、颜色如旧,哪有什么与时俱进小清新的样子,真的比时光还要老啊。

因为生意红火,经营起来虽然很辛苦,但店主们过得都很“瓷实”。因为小有积蓄,这些店主们便小富即安,“不思进取”,只想把这些老滋味坚守下去。很是让人艳羡呀———这样隐藏不露、毫无负担的“小富”,赛过多少负债累累的大老板;要说凡尔赛?———一个每天辛辛苦苦忙忙碌碌跟陀螺一样旋转的小店主,能和谁去“凡尔赛”?

这些老店,在小城流逝的岁月里发酵,让怀念的滋味越来越清晰。老店的记忆,正在逐渐走进怀古的味蕾,逐渐被林立的高楼抹去,那不老的话题,却唱响着这座城市的往昔。

就如同朱自清写的:“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这一晃许多年,那些见证着这座城市日新月异的老店,宠辱不惊地经历着老城的历史变迁与繁华更迭,但却不被节奏带领,不受变迁打扰,像街头的老树一样,风轻云淡,不紧不慢地活着。却带着那么一种无以言表的温暖。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