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采摘草莓
“现在草莓成熟得快,每天都安排20多名村民来地里采摘,批发价10元左右,虽然价格没有春节前后高了,但产量也上去了,利润还可以,草莓可以摘到5月中旬。”4月8日上午,在温泉镇南刘村西侧的一片大棚里,正在和村民们一道采摘草莓的田占锋擦着脸上的汗水,笑着说道。
“当初选择引进草莓种植,经过这5年的发展,感觉当初的路子是对的。这22座大棚,每座棚每年的净收益在2万元左右。”田占锋说。“干农业,挣的都是辛苦钱,只要自己下力气,不怕脏不怕累,雇的村民也会实心实意跟着你干。”他的妻子在一旁接着话茬说。
2017年4月,经过市场考察,田占锋从外地引进“章姬”优质系列草莓品种,流转村民土地,先后投资将近70万元,建设了22座草莓种植大棚。“每座大棚占地1亩,投资的钱好多都是借贷的,虽然有压力,但觉得投资方向只要是对的,就干起来有奔头。”
草莓种植的关键是幼苗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在幼苗的生长期,特别是冬季,田占锋几乎每天都“泡”在大棚里,时刻关注棚内气温的变化,“草莓的适宜生长温度是12℃~28℃,低于5℃,幼苗就会被冻死,必须用机器升温,高于28℃,必须靠四面通风降低棚内温度。”为了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提高草莓的品质,田占锋始终坚持用黄豆、芝麻榨油之后的废料作为土壤的底肥,在草莓开花之前叶面喷湿杀菌的生物有机肥;同时棚内放置蜂箱,依靠蜜蜂自然授粉提高草莓的质量。
“照顾草莓真是比照顾自己的孩子还细心,干好一件事真是不容易。”田占锋笑着说。他和妻子的精心管理,也获得了甜蜜的回报。从每年的11月中旬开始,大棚里种植的3个品种草莓陆续开始上市,个大、甜度高、无渣,色泽鲜嫩的红色、白色草莓吸引了汝阳、洛阳、三门峡等周边县、市的客商前来采购。“春节前后,草莓的批发价都在30元左右,到5月中旬批发价也可以达到6元左右,咱的草莓市场销售很好,一出大棚就卖了。”
“种草莓一年四季都在地里忙,这时候幼苗已经育上了,5月中旬采摘一结束就开始犁地腾茬,地弄干净了,到8月中旬开始移栽幼苗,又进入幼苗管理期,为下一个采摘季做准备。很辛苦的,但看到鲜嫩的草莓一上市,就觉得什么都值了。”田占锋的笑声里带着农民本真的朴实和发自内心的自豪。
融媒体中心记者郭营战通讯员梁亚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