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融媒体中心记者 宋乐义 通讯员 郭峰 董建锋)“佩戴氧气呼吸器作业是救护队员的最基本操作技能,但是对人体的体能要求较高,整个氧气呼吸器全重13公斤,佩戴后可以进入充满有毒有害气体的巷道,完成抢险救援工作。开展配机训练主要是锻炼队员对佩戴氧气呼吸器的适应程度,保证在长时间佩氧的状态下能够正常的开展抢险救援工作。”市矿山救护队负责人介绍说。
为有效增强救护队应急救援能力建设,近日,市矿山救护队从实战出发,开展了春季野外佩戴呼吸器耐力训练。每次组织一个战斗小队共计12人,进行万米佩氧耐力训练,这项高强度训练考验着队员们的毅力和在高氮低氧、高湿条件下配机的忍耐力。
当天8时50分,在汝州“怪坡”山脚下参加训练的救护队队员携带全部装备准时集合,以战时状态迎着初升的太阳,开始了野外配机训练。救护队员们相互保持着一米的间隔徒步攀登前进。由于运动强度大,一会儿队员们便大汗淋漓,途中不时遇到陡坡,由于氧气消耗过快,很快有一名救护队员氧气耗尽,需更换备用氧气瓶。于是4小时氧气瓶互换训练又立即开始,只用了58秒这名队员的氧气瓶就更换到位。
随着训练的继续,队员们的衣服被汗水浸透,但大家依然稳步向前(如右图)。临近终点,有的队员由于体力消耗过大出现身体不适,于是大家就相互帮助搀扶而行。队员们强忍着从仪器吸入口中的高温氧气给呼吸道带来的灼烧感,尽管面部和脖子因长时间戴着面罩加上高强度运动而变得通胀红肿而非常难受,但没有一个人叫苦喊累私自脱下面罩,整个训练过程历时近4个小时。
据了解,这次开展万米配机耐力训练,有效检验了新队员佩戴氧气呼吸器连续工作的适应性,提高了全体队员负重执行任务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