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暖,情系半边天。为庆祝“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周年,讲好汝州女性故事,宣扬汝州女性风采,彰显汝州女性魅力,团结引领全市妇女积极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汝州、建设宜居宜业幸福活力之城的征程中,汝州市妇联从全市各行各业涌现出的优秀的女性中,推选出名优秀女性,传递榜样“正能量”,传播巾帼“好声音”。
让我们走近这些优秀女性,一起听听她们的榜样故事吧!
平凡岗位为民情———田亚楠

田亚楠,女,1982年8月出生,2006年11月入党,2020年10月社区“两委”换届后,担任洗耳河街道西大社区党支部书记兼居委会主任。
自任职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及洗耳河街道党工委的正确领导下,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自身行动,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扎实工作。
作为社区的“领头雁”,她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经常入户走访,了解居民的生活动态,解决辖区居民所急、所盼问题。在今年的抗洪防汛工作中,田亚楠带领干群冒雨封堵洗耳河口,确保辖区居民人身安全。
疫情面前,她想方设法克服种种困难,圆满完成入户排查、中高风险地区返汝人员实施居家隔离、核酸检测等工作。同时对社区的创文创卫复审、社保认证、养老保险及新农合征收、国家反诈APP注册、乡村振兴监测户识别、冬春救助困难群众等各项工作,按照上级要求,保质保量逐一完成,充分发挥了“领头雁”作用。
春风化雨润无声———王杏利

王杏利,1970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本科学历,中小学高级教师。1988年7月参加教育工作,历任煤山街道办事处望嵩小学校长、逸夫小学教育集团校长,2021年3月至今任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校长。
王杏利坚持“让教育充满阳光,为童年留下回味”的办学理念,以加强班级文化和校园文化建设为抓手,营造积极向上、活泼和谐的育人环境;以师资梯队建设和实施校级名师工程为核心,着力培养师德高尚、师风优良的教师队伍;以传统文化教育和多彩活动为载体,大力实施五育并举,全面落实立德树人,书法教学和阅读教学成为远近闻名的办学品牌。
2021年任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校长以来,她以新时代教育发展理念为引领,促进校区间文化认同,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因地制宜开展特色办学,为师生提供温馨服务,实现了名校与弱校、老校与新校共同发展,受到了各级领导、广大师生和人民群众的肯定与赞扬。
从教30余年来,她热爱教育工作,先后获得全国教育科研先进个人、河南省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河南省名校长、河南省教师教育专家、河南省名师、河南省教育厅优秀管理人才、河南省师德先进个人、河南省优质课教师、汝州市十佳校长等荣誉,主持的课题《校本教研有效实施的途径和方法》获河南省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非遗传承天青梦———王振芳

王振芳,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汝瓷烧制技艺)项目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中原陶瓷文化产业十大杰出人物,“河南老字号”———弘宝汝瓷创始人,2021“中国非遗年度人物”100名候选人、全国“最美家庭”获得者。
王振芳出版《认识汝窑》《问汝窑》《宇宙系列与汝瓷对话》汝瓷文化专著3部,编著的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教程《研学瓷都汝州,传承千年文化》被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评为河南省十大特色研学课程,入选河南省教育厅主编的河南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课程指导丛书《豫见研学遇见你》。
王振芳研发的专利技术达169项,获省市科技成果奖6项。1件作品入选全日制中学美术教科书,5件作品入选外交部国礼名录,4件作品入选河南省外事礼品名录,其中《妇好鸮尊茶组》入选河南省十大优秀外事礼品第一名。2018年4月13日,王振芳设计创作的汝瓷餐具、茶具及艺术品陈设器系列作品被选为外交部河南全球推介活动国宴用瓷。
王振芳作品获各类奖项100余项,数百件作品作为国礼、省礼,分别赠送给各国政要及重要贵宾,作品先后被数十位国家元首、各界知名人士等收藏。
王振芳任平顶山学院客座教授、河南科技学院艺术专业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带徒授艺15人,每年免费指导学生3000多人。创建了国内艺术陶瓷领域唯一一家院士工作站、汝瓷行业唯一一家省级汝瓷关键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和古陶瓷标本博物馆,创办的弘宝汝瓷先后被命名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等。
军功章上融挚爱———薛少娟

薛少娟是我市民兵训练基地的一名干部,她的丈夫是陆军戍疆卫士、新疆军区某部连长、焦村镇杜村的杜鹏飞。2017年国庆节,妙龄如花的她,不顾亲朋好友的反对,义无反顾地嫁给了现役军人杜鹏飞,成了一个特殊家庭的媳妇。
薛少娟的公爹双目失明、公婆患先天性强直性脊柱炎,不能站立行走,大伯双目失明,孑身一人,无儿无女。自从她嫁到这个大家庭后,她用自己纤弱的双肩勇敢地挑起了家庭的重担。
4年多时间里,一日三餐,她都按时做好饭菜盛好后端到饭桌上,细心地照顾家中重残的三位长辈。耕种农田,她早起晚归,施肥浇水,抢收枪种,田里的收成不比别人家差。支持丈夫工作,她始终牢记家中再大的事都是小事,国家再小的事就是大事这个理。丈夫每一次休假,她都渴望丈夫能多陪陪她。但当每一次收到部队让丈夫回队的通知时,虽然心中有千万个不舍,她却毫无怨言,默默地为丈夫准备好行囊,督促丈夫按时归队。
公婆生病住进ICU时,她让自己的父母把不到3岁的女儿接回娘家郏县茨芭老家,独自照顾着老人。公婆住院的日日夜夜,她守候在病床前为老人洗脸、梳头、擦拭身子,让同病房的病友羡慕之至。公婆病愈出院,她自己消瘦了一圈,却没有把公婆生病住院的消息告诉远在祖国边陲的丈夫,为的是不让他为家里的事情分心影响部队的训练。
由于她默默无闻的牺牲和无怨无悔的付出,她的丈夫杜鹏飞从班长、学员、排长、副连长、参谋、连长一步步地成长起来,先后被授予“戍疆卫士标兵”、新疆军区“十大昆仑卫士”“优秀共产党员”“感动喀喇昆仑年度人物”称号,并荣立二等功。
家政服务筑梦行———于莉

于莉,1980年5月出生,本科学历。2008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法律系。大学毕业后返回家乡,从2011年走上家政创业路,经过十年发展,公司业务已经覆盖家政服务、物业管理、技能培训等领域。现任市家家靓家政服务有限公司、河南瑞洁物业有限公司、市家家靓职业技能培训学校负责人,市家庭服务业协会会长。
家家靓自创办以来,于莉致力于带动乡亲们稳岗就业增收致富,打造家政服务、物业管理、技能培训等业务的品牌企业。先后通过稳岗就业、拓荒务工、劳务输出等途径安置2960余人。成立培训学校后,着力把走进家庭的阿姨们培养成集“保洁员、炊事员、服务员、信息员、心理辅导员”五员于一身的多面手。多年来,累计培训城乡妇女和弱势群体2.36万人,实现就业创业1.56万多人。家家靓学校先后被授予“巾帼脱贫创业培训示范基地”“巧媳妇创业就业工程示范基地”称号。
在脱贫攻坚、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于莉先后走进多个贫困村和边远山村开展实地走访,在贫困乡镇和人口密集地等设立20个代加工点,带动290余名贫困群众就业,实现增收125余万元;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她带领56位巾帼勇士及时完成“汝州小汤山医院”8800余平方米保洁任务,带领180余名保洁、护工到各个医院坚守在防疫抗疫的主战场,筹措20余万元防护物资支援抗疫一线。
2021年7月20日,由持续强降雨引发的洪涝灾害波及大峪镇、陵头镇等乡镇。于莉发起成立汝州市蓝天救援队,并带领队员们迅速投入到众多单位的消杀工作中和其他志愿活动中。累计消杀254.2万多平方米,消杀172个单位、学校和小区,受益人数32.5万多人次。志愿者累计参与527人,公益总时长6727小时。
致富路上巧媳妇———张晓丽

张晓丽是汝州市福禄源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法人代表。她先后获得河南省巧媳妇创业就业示范基地、平顶山市乡村出彩巧媳妇、河南省妇女干部优秀学员、中国农民丰收节优惠优秀成品奖等荣誉称号。
合作社成立以来,立足农村,活跃于田间地头,服务三农,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联合社员规范种养殖秩序,致力于广大妇女稳就业增收入。通过合作社的示范带动,截至目前实现产值60余万元,累计带动农户增收60余万元,增加就业岗位50余人,大红袍花椒种植面积发展到280余亩,林下养殖柴鸡1.8万羽。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汝州市福禄源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水平逐步提高,相关资金投入持续加大。为提高广大妇女的致富增收能力,充分发挥其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紧紧抓住产业发展的需求,张晓丽整合多方资源,积极组织农村妇女学习种植养殖技术,并举办多轮次培训,使留守、贫困妇女不仅学会技术,同时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和增加了家庭收入。
通过一系列举措,该合作社带动群众就业增收明显,成为现代妇女就业的一道新风景,为大峪镇农村留守贫困妇女开辟了更广更好的就业空间,让妇女有活干、有钱赚,创收同时又能照顾老人孩子。
随着管理水平逐步提高,经济效益日渐好转,市福禄源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资金入股等方式累计发展社员50人,为周边村民提供就业岗位50余个,培训妇女160余人次,其中提供妇女就业岗位4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