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捏灯盏诗词世界夕阳难忘那年吃元宵我心爱的狗狗愉快的周末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3029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2-02-21

正月十五捏灯盏

◇陈素贞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临近灯节,整个城市如同一个待嫁的女孩,披红戴花,浓妆淡抹,一派喜庆的样子。临街的门面上,也挂上了一盏盏的红灯笼,很有祥和温馨的味道。

漫步街头,欣赏着一家家店铺别致新颖的红红对联,不知不觉就来到了南门口。蓦然回首,看到对面一家临街橱窗内,有几个人正在捏灯盏,不觉心里一动:正月十五送灯盏,这恐怕是汝州的一个古老而奇特的风俗吧。

据说,灯节期间,各地民间都有“送灯盏”这个习俗。但是,他们一般都是将此送往故人坟地,以此进行祭神祈福活动。所用灯笼大多都是用苇秆或黍秆扎成,外面用各色纸张糊就,借此表示不忘前辈养育之恩。

而我们这里的风俗则完全不同于他处。

每年的正月十七,如果当年有女儿虽出嫁但未生小孩的,都会在正月十七那天上午,给婆家送上一组灯盏。俗称“添仓”,意思是说往婆家的仓库里面添一些东西,其实,真正的含义则是希望添丁添口。而一组灯盏一般为十二对,象征着一年四季的平安。

听老人说:“‘添仓’添人丁,送灯送吉祥。”以前制作灯盏,大都是用玉米面捏制,虽然原材料便宜省事,但是,做出来的灯盏却粗糙且容易产生裂缝。现在生活好了,制作灯盏也是越来越讲究了,不但要求灯盏的外形好看,而且也强调工艺的精湛,原材料也大都采用金黄色的小米面来制作,这样可以保证灯盏蒸熟以后外表细腻有光泽。

灯盏的造型基本都是以各种动植物为素材。

先用和好的小米面加上各种颜色,混合后揉成彩色的面团,分装在塑料袋内作为基础材料。另外找来一些黑色的花椒籽备用,以便用来点缀做小动物的眼睛。

一点面团在那双灵巧的手里面揉捏一会,就基本成型了。捏制成型后,用小剪刀或是剪出刺猬的小刺,或是凤凰的翅膀。再将黑黑的花椒籽点缀上去,那小小的面团仿佛被“画龙点睛”,小小的灯盏便像被赋予了生命一般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了。

接下来,在这些成型的动植物背上,放置一个事先捏好的圆筒状的窝儿,再拿一截小棍子缠上棉纱做成灯捻,插在其中。最后一道工序,就是将这些做好的灯盏放入蒸笼里面蒸熟。

婆家收到这些灯盏,便会在傍晚焚香祷告后,将所有灯盏放置于自家院内外的神龛、牌位、门口石阶等重要的位置上,一般每处均放两个。不过,什么地方放置什么灯盏,那可是大有讲究的。比如“大门狮子二门狗,梧桐树下凤凰走”等等。然后在暮色苍茫时分,倒入香油点燃。此时满院灯花起舞,油香扑鼻,象征着“家家到处油(有)”,暗示当年生活一定富裕。

邻家那淘气的少儿少女们,亦可趁灯油将尽、烛影婆娑之时,悄悄将灯拿走,俗称“偷灯盏”,以此祈福。而主家见此不但不会生气,而且还会很开心。因为此举寓意着“今年偷个灯头儿,明年生个孙猴儿。”象征着两家人明年都会人丁兴旺、福寿延年。

如果第二年,出嫁的女儿已经生下孩子,那么,娘家便不再送灯盏。如果没有,那送灯盏的风俗则一直会持续到姑娘诞下麟儿为止。

今日无意之中看到了这古老的工艺,有些惊喜。于是,走上前去搭讪。

说明来意后,主人非常热情,不但极其配合地任我摆布,做出各种姿势,还拿出各色灯盏让我当作资料拍摄。边做边把有关灯盏的各种风俗禁忌讲给我听。

而隔壁做灯盏的那家,刚有几个稚气顽童,或在那里学着捏灯盏,或者周围奔跑嬉戏。于是,以做好的灯盏为背景,让小孩围在周围作为陪衬,正好可以充实一下我的构思。

主人告诉我说,他们家是祖传下来的土法制作元宵和捏灯盏,全家人不分老少,人人都是心灵手巧之人,拿起面团就会制作。现在每逢灯节前夕,就会有人上门预订灯盏,而他们,也不舍得将此手艺就此丢下,于是,就将其视为回味玩乐之举,再做一回以过手瘾。

是呀,如今人们是吃不愁穿不愁,生活水平稳步提高。所以现在老百姓过年,不只是穿身新衣服、吃几顿丰盛的饭菜这么简单,是希望享受更多的精神文化生活,将传统的、民族的东西展示出来。

因为这样的年,才更有年味。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