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离京巡视纪实在路上时光的容颜搁置的美丽变形的世界透视秋光大美汝州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2001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17-12-08

在路上

○史运玲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我是个喜欢旅游的人,但由于经济条件不太好,加上工作的原因,不能过多外出游玩,只能偶尔在休息日里,挤出琐碎的时间,在汝州附近各个乡镇的村子里穿行晃荡。

我把这些乡村行称之为釆风。与其说是去探究和了解各村的风土人情和前世今生,不如说是满足自己对那些陌生村子的好奇心,体味人在路上的新奇感觉。

这些大小村子,如繁星般点缀在绿色的旷野,被茂密的大树和重重庄稼包围着。村庄内部,有许多我不知道的神秘与无知。那些突然映入眼帘的寺庙道观,古老的土墙瓦房,沧桑到老态龙钟的百年树木,垫在家门口当桌凳使用的青石条,或逼仄、或蜿蜒、或敞亮,如毛细血管贯穿于村子的街道……他们用无声的语言,演绎着各自村庄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

每一个村子,都拥有属于自己的迥异于其他村庄的特点。岁月的洪荒深处,它们用独一无二的印记胎痕,以及积累下来的古老文化传承,生动着村庄的眉眼,把一种叫作乡愁的东西,植进背井离乡游子的心怀,在每一个有月光的夜晚,眷恋和辗转。

在大张水库边的大张村,某户人家的大门前,一块垒在墙角的青石板,曾引起我的强烈好奇,忍不住蹲身仔细观察。看样子,主人是拿它当桌凳使用的。不知这块青石板被凿出多少年了,更不知被使用了多少年,通体上下,被摩挲得起明发亮,闪烁着久远年代里的神秘光芒。大张村曾是汝州古遗址之一,创造出了人类远古文明,村子里有这些东西存在,是正常不过的事情。

凝望石板,我思绪翩飞。这石板,不知是否来自于那个曾创造出远古文明的时代?历史变迁的沧海桑田中,多少东西灰飞烟灭,唯有青石板,这种来自大自然的纯粹物质,才会得以保存,用无声的语言,诉说我们祖先的聪明与坚韧,以及村庄的久远与厚重。

村庄里那些古树,更是神秘莫测,向人们演绎着村庄的源远流长。而我,也对大自然里的这些古树情有独钟。每到一个村子,就先奔这些古树而去,仰望树叶婆娑,虬枝盘旋,心里充满对树木的无限敬畏。

在大峪镇双石垛村,就有一棵让我叹为观止、惊诧莫名的巨大古槐。它身形庞大,老态龙钟,三四个人都搂抱不住。人站在树下,渺小如蚁,生之惑,岁月之惑,似乎在那一刻都齐涌心间,沧海桑田之感,瞬间将人淹没。

年代太遥远了,古槐已不再苍翠,在时空里传播着无法抵御的衰老气味。我不知道,它还能生存多久,还能引起多少如我这样的路人的无限感慨。我所能做的,是用自己的笔,记录下双石垛村曾经有过这样一株古槐,并尽可能用文字留存村庄的前世今生。

古槐巨大而嶙峋的树根,被人用砖头细细地围砌了起来,还在它身边修筑了一堵墙。可以看出,村民是善待它的,像保存珍宝似的,小心翼翼地守护着这不可再得的遗产。

村民们对古槐心存敬畏。遇到节日,就在树下焚香祭拜。这古槐,见证了村庄的古老历史,记载了一段家族的延续,更见证了村民们的悲欢离合、尘世烟火。一辈辈一代代人从树下走过,从蹦蹦跳跳的少年到鹤发童颜,古槐依旧在日复一日的清风朗月、蓝天白云下循环生息。它如一位道行高深的智者,叶绿叶枯里禅意点化世人,让人豁然开朗,明心见性。

人在路上的次数多了,便积累了自己的出行经验。我喜欢拣那些蜿蜒在村间的小路行走。现在的农村,村村通有公路,不仅来往便利,而且车辆稀少,没有络绎不绝的人群,没有车辆掀起的飞扬尘土,一切显得空旷而静谧。骑车在水泥路上飞奔,旷野的风立即包围了你,浮躁烦闷的心,瞬间在风里心静如水,融入与大自然的亲切对话之中。

在旷野,四围是无边的静谧,来无踪去无影的风,飒飒着,空气里满是醉人的气息。绿叶飘飘,青山默默,白云悠悠,彩蝶翩翩,野旷天底树,尘清涤人心,因浮躁而四处漂泊无处着落的心,每每在大自然的清幽胜景里,忘却了是是非非,稳稳妥妥地落下脚来。

在大自然里,我仿佛悟了禅机的高僧,物我两忘。临风伫立,只感觉活着的欣喜与生命的本真,连那些花草树木,山石泥土,也仿佛有了生命的意韵,只想跟它们作精神的交流。

那些流水冲出来的沟壑悬崖,那些风雨滋养出来的青苔花草,那些为了生存而与大自然顽强对抗,以致生就出奇形怪状面目的古树老藤,那些被岁月之手摩挲得泛着乌色光芒的青石条,那些独立枝头做沉思状的小鸟,那些蓝天下满树红彤彤的柿子……总会令我生出无端的欣喜与柔情,在与它们的对视微笑里,宛若与前世朋友的再度重逢。

风景在路上,人在风景里。如此人生,真好!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