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在工作中的张民昌
有这样一家人,他们是千家万户中普通的一员,他们是大千世界里平凡的一户,但就是这样一户平凡普通的人家,用自己的勤劳,朴实、宽容、相敬和爱护演绎着最真实的幸福,用淳朴的家风折射着文明的光芒,传递着文明信仰,享受着最舒心的生活。虽然他们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但是他们全家人积极进取、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家庭和睦温馨,深受周围人的好评。
“互相理解与支持就是维系家庭幸福的密码。‘忠厚勤俭,尚德谦和’是我们家的家训,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市中医院胸痛中心主任、57岁的张民昌说。他家有六口人,四个都是医生。家里人在生活中相互照顾、相互信任;在工作中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取长补短,遇到困惑相互开导、相互帮助。他们认为,只要互相站在对方的角度来看待事物、思考问题,那没有什么事情是解决不了的。在他们的这个家庭里,虽然各自的工作岗位不同,也比较忙,但是他们互相体谅,宽容谦让,家庭中很少出现矛盾冲突,形成了互相理解、尊重、平等、关爱的文明家风。
从医37年以来,张民昌一直注重自身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曾数次外出参加会议和培训,紧跟医学前沿,精准把握国内外医学进展,学以致用,更好地服务病患。在50多岁时仍然到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学习两年的心血管介入技术,为市中医院心血管介入的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张民昌作为科室负责人,既要保证科室医疗工作的日常开展,又要对全科的医疗质量把关。长年累月,无休息日和节假日,随叫随到,每天坚持查房,详细了解每位患者的病情变化、治疗方案。他常说,医者仁心,良心最重要,我们做的每件事都关系健康,关系生命。正当他全身心投入工作时,老母亲被确诊为肺癌晚期,化疗的副作用使血小板和白细胞急剧下降。他带着母亲多次辗转郑州和汝州之间。为了不耽误上班,他把母亲安排在自己所在的科室,白天坚持坐诊,晚上照顾母亲。身为共产党员,张民昌不忘初心、率先垂范,以精湛的医术和崇高的医德,成为家人工作中的榜样、生活中的导师和精神上的灯塔。
妻子刘红勋是市人民医院的一名产科主治医师,几十年如一日勤恳工作,有时值夜班都是彻夜不眠,连夜奔波于手术室和产房,经年累月的操劳使她身患多种疾病,但仍带病坚守岗位,工作劲头一点儿都不输年轻人。“我妻子不善言辞,但她一直用行动去做一名好医生,不忘从医初心,坚守医者之道。”张民昌说。
儿子张岩是市中医院心病二科的一名大夫。从医十年的他,一直以父亲为榜样,努力学习理论知识,积累临床经验,现在已然成为病人口中的“小张大夫”。遇到急诊抢救,不管什么时间,都会立即赶到医院,就连女儿过生日也不例外。他认为,作为一名医生,能为患者减轻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医生最大的快乐,也是人生价值的体现。心血管科是医院最繁忙的科室之一,也是最考验医生综合素质的科室。为了当好医生,他只要有时间就坚持学习,加强临床实践,用所学知识服务更多患者,虽然年纪轻轻,却赢得同事和病患的一致好评。
儿媳杨迎琳是市中医院手术室副护士长,“多少个深夜,急诊电话把我从梦中惊醒,不管是严寒还是酷暑,都要从温暖的被窝中爬起来,把小孩子扔在家里,面对孩子的哭喊,我很心痛,但还是要对孩子说:妈妈是天使,是去挽救病人的生命。”杨迎琳说道。在家里她尽心尽力地做好儿媳、妻子、母亲的角色,照顾好老人和孩子,关心体贴丈夫。特别是公公婆婆的生日,她总能记在心里,在他们生日时,她总会烧上一桌拿手的饭菜,一家人坐在一起和睦美满,其乐融融。
“今年夏天的疫情防控工作中,我们一家四口人,同时上阵,尽自己所能,为疫情防控工作出力,我们和其他医务工作者一样,没有恐慌、没有退缩,毫不犹豫地冲锋在前,用医者仁心传递着温暖与感动,只因我们有一个共同的信念:只有控制住疫情,才能保护好千万个‘家’。在采访中,”张民昌说道。自疫情发生后,他们每天的家庭视频通话、相互加油点赞就成了一种默契,一有空闲,一家人就会彼此分享分享工作心得和经验,虽然在不同的医院工作,但他们肩负的使命是一样的,就是保护百姓安康。
工作上,他们夫妻携手、父子上阵,带头冲锋,不负使命,彰显了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的家国一体、家国同心的家国情怀,用实际行动无声地践行着白衣天使的责任和担当。在生活中,他们相亲相爱,尽孝道、讲亲情,共同承载生活的酸甜苦辣,构建温馨、和谐、向上的温暖家庭,用奉献与担当书写小家大爱,不负“最美家庭”这项荣誉称号。
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亚萍 通讯员 王泽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