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诚汉盛赞宋兆栓滕口夕照杨楼锅贴馍:一个馍块三种口感俩店儿村和马跑泉儿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2982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1-12-09

杨楼锅贴馍:一个馍块三种口感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炕制锅贴馍

“我们杨楼镇有两大特色美食,一个是水饺,另一个就是锅贴馍。这种馍还有一个俗称叫‘牛舌头馍’,它一面焦脆一面松软,一个馍多种口感。在别的地方就买不到,这是我们杨楼独有的特色。”近日,记者在赶往杨楼镇采访的路途中,镇政府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说。

来到杨楼镇刚一下车,记者就迫不及待地来到位于镇区十字口处的海强锅贴馍店一探究竟。“你们来得真是时候,刚好我们这一锅馍要起锅,你们可以看到刚出锅时的场景。”海强锅贴馍店负责人王海强热情地对记者说。

看好时间已经到点,王海强用力一拉一根吊在房梁上的绳子,锅盖就缓缓地打开了。一股热气奔涌而出过后,一块块亮白、油光的长方形扁馍块有序摆放在锅中。王海强等热气过了,一手拿切馍刀铲起一块,一手轻轻扶着快速丢进早已准备好的木制盛馍盘里,这时早已等候在旁边的妻子再次将馍块翻个面进行摆放,一块金黄的馍底就展现在了记者面前。

“因为锅盖太重,我们利用轮滑的原理,将绳子的一头绑在锅盖上,另一头通过轮滑用手拉,这样既节省了力气,又能防止烫手。”王海强向记者介绍他这个起锅的小窍门。

据王海强介绍,他做锅贴馍已经有13年了,他的手艺是祖上传下来的,要是从爷爷那代开始算起,这个祖传的手艺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你看这个馍,馍底金黄酥脆,馍肉松软柔和,磨皮亮白劲道,一个馍三种口感,而且放凉了也好吃。为了满足现在顾客的需要,我们还制作了辣味的、咸味的等多种口味。”王海强拿起一块让记者品尝。

随后记者又走进王海强的前期操作间,一个案板台,一个电子秤和一个个大小均匀的面团整齐摆放。王海强告诉记者,制作锅贴馍一定要用老面发酵,发酵好的面团需要拌上碱粉手工揉捏均匀,随后再把大面团分成一个个小面团进行称重。案板上放的电子秤就是用来称重的,每个面团的标准重量为1斤,这样炕出来的锅贴馍才能大小均匀、质量最佳。

“称完重的小面团要用擀面杖把他擀制成面片,然后抹上油、撒上盐和秘制味料,之后再次把面片擀制均匀。这还不算完,这些擀制好的面片还要放在固定的房间里进行二次发酵,需要1个小时以后才能上锅进行最后的炕制。”据王海强介绍,制作锅贴馍的过程非常复杂,需要十几道工序,特别是上碱的量非常关键,如果掌握不好会直接影响锅贴馍的口感。

“13年了,我们一直都是以夫妻家庭作坊的形式在经营,这一锅能炕90块馍,一天要制作600块左右,节假日的时候要做1000多块。在我们当地非常受群众的喜爱,好多顾客走亲戚出远门时都会过来带一些,这么大的馍买一次都是十几个,几乎已经成了我们这里餐桌上的必备品。”王海强告诉记者,他的锅贴馍现在卖3元一块,去除每天购买原材料的开支,一年能收入十几万元,这也是他家里的主要经济收入。

“锅贴馍是我们汝州独有的特色,也是杨楼镇的名片。我作为这一传统手艺的传承人,下一步,我会按照祖辈的传统工艺,再融入现代人对美食的需要,继续将杨楼锅贴馍这一特色美食发扬光大。”王海强说。

融媒体中心记者 宋乐义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