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竭尽所能,无私奉献,用行动彰显社会责任,用奉献凸显感恩情怀,积极投身‘万企兴万村’行动,倾情助力乡村振兴事业,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汝州做出新的更大贡献。”12月6日,我市召开的“万企兴万村”行动启动大会上,范建超、王帅涛等37位企业家代表发出“汇聚力量再出发,乡村振兴建新功”的倡议书铿锵有力,振奋人心。
乡村振兴,民营企业大有可为。近日,平顶山市下发了《“万企兴万村”行动实施方案》,要求各县(市、区)工商联、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等单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乡村振兴战略部署,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组织民营企业以产业振兴为重要基础大力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此次“万企兴万村”行动是全市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的工作品牌,在行动中将坚持服务“两个健康”工作主题。引导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履行社会责任,弘扬企业家精神,通过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
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根据乡村振兴实施进程和地域的不同特点,发展水平,明确重点工作任务有针对性地开展指导和服务,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合作模式和路径。
坚持义利兼顾、合作共赢。坚持村企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引导民营企业将自身发展与农村发展,个人富裕与农民富裕有机结合,探索村企合作共赢、利益共享模式,实现稳定持久的共同合作发展。通过先富帮后富,实现共同富裕。
坚持自觉自愿、市场导向。在组织号召和鼓励民营企业参与的同时,尊重民营企业参与意愿,鼓励引导民营企业按照市场规律参与乡村振兴,让民营企业在参与行动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共赢。
坚持依靠科技,鼓励创新。把科技创新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科技兴农、科技兴企,以科技创新引领村企共建高质量发展,积极探索加快乡村振兴实现途径。
坚持三条红线、依法兴村。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坚守耕地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民利益保护三条红线,始终将民营企业发展方向与乡村振兴战略方向、政策导向保持一致。
记者了解到,此次“万企兴万村”行动还将开展“百企帮百村”成果巩固拓展行动。按照乡村振兴“五年过渡期”保持脱贫攻坚政策稳定和“四个不摘”要求,继续保持原“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的结对帮扶关系总体稳定。对原有帮扶村要继续支持,对原有帮扶项目要继续推进。对有劳动能力的农村低收入人口进行开发式帮扶,帮助其发展产业、参与就业、提高内生发展动力。
开展“回报家乡”专项行动。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家熟乡情、重亲情、懂管理、善经营、有实力、讲信誉、受尊重、乐奉献等优势特点,引导民营企业家积极回家乡投资兴业。聘请民营企业家担任“万企兴万村”示范村产业书记(主任)等荣誉职务,有序参与和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开展十大产业发展行动。引导民营企业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实施田园增收、养殖富民、乡村旅游、电商流通、消费帮扶、致富带头人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提升、龙头企业带动、金融助力、科技支撑等十大产业发展行动。
开展消费帮扶行动。鼓励支持龙头企业、电商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型超市发展订单农业,与“万企兴万村”示范村签订长期购销协议。利用好农副产品产销对接平台,采取“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等方式购买产品和服务。鼓励企业引导员工积极进行消费认购。
开展示范创建行动。制定标准,开展“万企兴万村”示范点创建活动。每年命名一批示范村、示范项目和示范基地予以重点联系、指导和帮扶。争取部分示范点列入全国、全省示范项目和示范基地。
我市民营企业将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投身到乡村振兴的大潮中,实现企业与乡村农民双赢,共同建设现代化新汝州。
融媒体中心记者陈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