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宋兆普正在为患者作针灸

宋氏祖传秘方

历史档案
2021年1月19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公示期结束。宋氏中医外科通过公示,正式列入国家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宋氏中医外科为什么能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它有什么独到之处?11月10日,记者带着这些疑问来到汝州市金庚康复医院,见到了国家级非遗项目宋氏中医外科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宋兆普。
“中医不光治病还要医心,中医要想治疗好病人的疾病,首先要打开病人的心结,这样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才能根除疾病,让病人彻底摆脱痛苦。宋氏中医外科疗法至今已传续180余年,经家庭和社会传承,历经七代人的实践,形成了诊治外科疾病的理法方药体系,疗法历经七代临症探索,形成了辨治外科疾病的理法方药体系。”宋兆普介绍说。
据了解,宋氏中医外科起源于汝州市纸坊镇陶村,宋氏中医外科疗法始于清朝道光年间,至今传续180余年。宋氏中医外科疗法至第五代宋金庚,开始通过办医院、诊所、讲学等形式实现社会传承。经过临症实践和探索,形成了守正出奇、内外兼修的理法方药。宋金庚三子宋兆普是宋氏中医外科疗法的代表性传承人,不仅全面继承家传秘方医技,并在中医辨证施治的理论指导下,总结、探索、实践,将宋氏中医外科疗法进一步引入精深,发扬光大。
宋氏中医外科坚守整体辨证,自制的刀、针、丸、散,自创的手法术式方药,用常见的草木常物,屡治屡验的疗效,构成了宋氏中医外科疗法的核心要素。宋氏中医外科疗法,尤擅以健脾补肾、活血滋骨之法,分型分期治疗骨髓炎;以活血化瘀、滋骨生骨之法自创绿豆接骨青治疗骨折;以清热祛湿、解毒活血、托脓生肌之法,分期治疗疮疡肿毒;以补肝肾强筋骨健脑益智生精补髓法,辅以针灸推拿按摩治疗小儿痿症等。自拟方药,如“锭子药”“阳和解瘀汤”“参芪祛风散”“清骨祛腐排毒汤”“生血汤”“三甲散”“千锤膏”“捻子药”等,灵活应用面药、散药和薰洗药,临床取得较好效果。
目前,宋氏中医外科疗法代表性传承人宋兆普,不仅在汝州开设医院,还通过联合办院形式,在新疆和田、喀什地区建立了4所医疗机构,把宋氏中医外科疗法及小儿痿症综合疗法推广到新疆地区。
宋氏中医第五代传承人宋金庚曾留下遗训:“只能救人,不许谋利!”“诓病人的钱是会断子绝孙的!”“咱们的医疗技术经验都是患者信任才有的,他们不是病人,他们是恩人,要做一名百姓爱戴的好医生。”
“父亲的遗训不敢忘记,作为宋氏中医外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责任重大。”宋兆普说:“中医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我们要传承经验、技术、知识,更要传承医德医风和从医之道。领悟古人的智慧,用古人的经验来服务现代的人,把老辈们从医就是为了治病救人的精神传承下去。”针对如何更好地把非遗项目传承好,宋兆普说:“我会继续把优秀的中医外科文化知识保存好,与时俱进整理完善方法和经验,从而造福更多的人。同时,我还要选择品德好、医德好的人收徒,带好医院这个团队,让下一代继续传承中医的文化知识,把中医发扬光大,让国人对中华文化更加自信自强。”
宋氏中医外科疗法的传承发展,秉持着中华传统精神,以治病救人为目的,诊疗区域广,受惠群体大,是传统中医药“大医精诚”的鲜活注解。其所传承的“舍药、教人、传名、修身”的家规,也是当今社会医疗行业需要大力倡寻和弘扬的正能量,对提升民族文化认同、增强文化自信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力和示范作用。
融媒体中心记者 宋乐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