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1版)在该镇于窑村建设了占地18亩,新建厂房4000多平方米、包括5栋现代化兔舍的肉兔养殖厂房。
米庙镇焦岭村65岁的宋东元是许帅平的第一批扶持对象,几年前,宋东元的老伴去世后,他的儿子、儿媳在外打零工,他一个人独居在家,因为年龄和身体原因,几年来,他干不了重活。自从米庙镇发动贫困户养殖肉兔,免费为贫困户提供种兔一组,贫困户不承担任何风险,宋东元因搬迁到了新房子,就在闲置的老院子养殖肉兔,从起初的1组种兔逐步发展到现在的80只种兔和400余只商品兔的规模。如今,再次提起几年来连他自己都瞧不起的肉兔养殖,甚至在一年后还成为他家的主要经济来源。
目前,金顺兔业安排当地10名村民就业,其中脱贫户村民7名。“我每天来这干六七个小时,工作也不太累,一个月能挣2700元左右,离家又近,干着行。”正在给兔子添饲料的于窑村3组脱贫户李素芳笑着说。
“养殖肉兔最关键的技术难点是人工授精的质量,尽管养了八九年,但还是要不断学习新技术,我每年都要外出学习专业技术两次以上。”许帅平说,他在2019年11月9日至11日为期三天的时间内,参加了中国畜兔业协会河南分会的换届选举大会,会议期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山东农业大学和洛阳科技大学的几位专家教授就全国兔业发展的趋势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听得他是心潮澎湃,回来后就和家人商量,准备加大投资、扩大规模、延伸产业链条,让肉兔产业成为全市带贫致富的明星产业。这也促使他下定决心在于窑村北侧建成了如今的新养殖区。
在金顺兔业公司办公室区的北侧,记者看到,3栋白色的钢结构兔舍主体已经完工。许帅平告诉记者,这3栋兔舍投资将近200万元,年底投入使用后,产能将增加三分之一。为适应国家即将实施的畜禽活物不能出省的政策要求,他准备延伸产业链,冷库和屠宰车间都在规划之中,建成投用后,还准备代加工真空包装的兔肉熟制品,进一步提高兔产品的经济附加值。“3年后,仅我一个厂的肉兔总存栏就能达到5万只,总产值1200万元,利用公司+农户的模式带动周边更多的农户发展肉兔规模化养殖,增加村民收入。”许帅平信心满满地说。融媒体中心记者郭营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