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专家正在现场测量
疑似大象盆骨化石
盆骨化石细节纹理
航拍发掘现场
专家现场勘察
发现一处象牙化石
用刷子细微清理现场
近期,连续的强降雨造成我市多地河道水流量暴涨,为有效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市地矿局组织多路工作人员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巡查工作。
8月23日,市地矿局工作人员在牛涧河温泉镇段巡查过程中,发现河道中有异常现象,巡查人员立即走近河道察看。“经过河水的冲刷,在河道的南岸发现有两处疑似骨骼化石的现象。我们下到河道中近距离勘察后,感觉这个化石非常巨大,像是某一种动物的骨骼。”市地矿局分管领导李峰正是现场发现化石的第一人。
“随后,我立即向局主要领导进行了汇报,又第一时间与省自然资源厅和河南自然博物馆的专家取得联系,把一些图片和现场视频信息传给了省领导。”李峰的发现引起了省领导的高度重视。同时,市地矿局也第一时间安排工作人员对现场进行了布控,设置警戒线,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并搭建帐篷安排工作人员24小时值守。
8月27日下午,记者到达现场时看到,河南自然博物馆古生物研究专家组和地方工作人员正在协同配合对现场进行勘察。据了解,河南自然博物馆古生物研究专家组是于8月26日,通过疫情防控的各项检测后到达了现场。
“我们是8月25日上班时接到的通知,上午就立即和汝州市地矿局取得联系,了解现场情况。并第一时间向厅领导报备、走手续,做好核酸检测后,于8月26日上午到达的汝州。”河南自然博物馆古生物研究室主任贾松海告诉记者。
“达到现场后,我们看到化石很清楚,现场地层也很明显,专家组立刻展开了勘察。”贾松海介绍说。
经过专家们的现场勘察,初步判断是大象盆骨化石。据河南自然博物馆副馆长高殿松介绍:大象的体型比较大,通过化石的年份推测可能是古亚洲象化石。“古亚洲象的体型要比亚洲象的体型大得多,现场化石保存的相对比较完整,这是很难得的,这在汝州地区也是首次发现。”高殿松说。
高殿松和专家们对化石进行了测量:“该处大象盆骨化石宽1.44米,高1.2米,通过化石的结构初步推算,至少是4万年前的古化石。”同时,专家组还在该处化石不远的地方发现了象牙化石的踪迹,象牙长度可能超过1米,直径有10厘米。
随后,专家组继续沿河勘察时又发现了多处古生物化石,通过专家们初步鉴定,可能是古原牛或犀牛化石。
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张天义告诉记者:通过化石的发现可以判断,在一万年至四万年前的区间里,汝州是适应一些热带植物、动物在这里生存的,后来因为气候和环境发生了变化,这些动植物就逐渐消失了。这次古生物化石的发现,为中原气候的变迁和古生物的分类等科学方面的研究,提供了非常关键的数据。
大象化石的发现,在汉唐文化的基础上给温泉镇又增添了新的亮点。温泉镇在建设牛涧河景观带的同时,又增加了一项新的建设内容,提升群众对古生物化石的保护意识。
温泉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唐佳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古大象化石的发现,刚好位于温泉镇投资2.8亿元建设的牛涧河风景带项目的中心地带,下一步温泉镇将同专家们做好大象化石的保护和发掘工作。同时,也要把大象文化元素作为温泉镇的另一个主题名片,打造一些以大象为主题的游园、公园,既能让群众游玩,又能提升文化建设水平。
目前,现场正在做进一步的挖掘和专业的保护、研究工作。
融媒体中心记者 宋乐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