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融媒体中心记者 郭营战)7月中下旬以来,我市遭遇持续强降雨天气,对农业生产造成了比较大的不利影响,部分地块成灾甚至绝收。如何应对灾情,做好秋作物后期管理?9月1日上午,市农业农村局农技中心专家建议,秋作物要从防止内涝、合理追肥、防治病虫害、加固修复农业设施等四个方面加强管理,最大限度降低损失,确保秋作物稳产。
根据农情信息,今年我市秋作物播种面积约95万亩,主要农作物玉米69万亩、花生8.3万亩、红薯6.5万亩、大豆0.85万亩。目前我市夏玉米正处于灌浆期,夏花生处于结荚期,夏大豆处于结荚期,这个阶段是秋作物生育的中后期,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做好田间管理,积极应对不利天气因素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至关重要。强降雨或连阴雨天气一定程度上会弥补部分缺墒地块的田间持水量,但是对于地势低洼地块,尤其是7月份因强降雨导致的成灾或者绝收地块,连阴雨天气会造成土壤湿度过高、积温下降、肥料淋失、病虫草害发生概率提高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进而造成农业灾害,需要广大农户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把不利天气因素可能引起的损失降到最低。
专家建议,一是要对地势低洼地块提前开沟疏通,以便强降雨天气来临后,田间积水能及时排出,防止形成田间内涝。二是要在雨后合理追肥,对花生、大豆农作物,雨后可追施高氮复合肥、喷施叶面肥,提高光合作用能力,增强叶片功能,防止早衰。三是要及时防控病虫害,要做好花生叶斑病、根腐病、青枯病、白绢病,大豆食心虫、花叶病、灰斑病等病虫害的监测与防治。四是要做好设施农业的加固或修复工作,及时加固有关棚室,压紧棚膜线,防止棚膜受损,及时清理排水沟,防止雨水倒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