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足干劲 乘势而上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汝州不懈奋斗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2902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1-08-14

鼓足干劲 乘势而上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汝州不懈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汝州市第八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1年8月13日)

关键字:奋斗,不懈,现代化,社会主义
陈天富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汝州市第七届委员会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这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动员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鼓足干劲,乘势而上,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汝州不懈奋斗。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胜利

五年辛勤耕耘,五年砥砺奋进。市七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我市应对重大挑战、经受重大考验、实现加速发展的五年。五年来,我们抢抓重大发展机遇,攻坚克难,开拓创新,走出了一条跨越式发展之路。五年来,我们锚定高质量发展方向,推动产业转型迈出坚实步伐,连续三年入选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五年来,我们坚持打牢基础、补齐短板,精耕细作城市建设,历史性创建为全国文明城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叫响了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汝州品牌。五年来,我们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入实施绿满汝州工程,接连拿下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等金字招牌,在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坚定前行。五年来,我们坚持改革带动、创新引领,投融资体制改革、农村土地改革、媒体融合改革等工作走在全国前列。五年来,我们坚持人民至上、以人为本,尽锐出战决胜脱贫攻坚,众志成城阻击新冠肺炎疫情,全力以赴抓好信访稳定,在迎大战、经大考、担大责中彰显了汝州担当。五年来,七届市委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平顶山市委决策部署,团结一致、苦干实干,交出了一份厚重提气的“成绩单”。

这五年,是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实力实现跨越提升的五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严峻形势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我们铆足干劲、加压奋进,全力以赴保增长、促发展,生产总值从2015年的327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485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20亿元增长到35亿元,均稳居平顶山市各县市区第一位。我们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汝绣农民工返乡创业产业园、五洲国际商贸城等150多个亿元以上项目建成投产,有力支撑和带动了经济发展。汝州连续三年入选全国县域营商环境百强县。全市上下赶超跨越的信心更强、底气更足、干劲更大。

这五年,是新发展理念深入人心、转型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的五年。我们立足资源型城市的实际,积极推进产业转型,产业结构实现由“二三一”到“三二一”的历史性转变。先进制造业加快壮大,机绣纺织产业无中生有,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5家,产业集聚区和商务中心区综合实力均跃居全省20强。现代服务业实现突破,大易物流货运量位居全国第七,温泉小镇、汝瓷小镇建设初具规模,王湾民俗、云堡妙境等多家民宿开业运营,数字经济、旅游经济异军突起,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接近50%。现代农业稳步发展,粮食产量连续5年稳定在45万吨以上,牧原集团、新希望六和等年出栏百万头生猪养殖项目落户汝州。开放招商成效明显,先后引进新昌控股等30余家大型企业集团,200余家外地企业在我市设立注册分公司,2.4万名汝州在外务工人员纷纷返乡创业,县域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这五年,是发展基础不断夯实、三大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果的五年。我们聚焦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精准施策,硬起手腕,啃下“硬骨头”。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4.45万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63个贫困村全部摘帽,历史性消除了绝对贫困问题。金融领域和社会领域风险有效化解,牢牢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污染防治成效明显,汝州的天更蓝了、水更清了、山更绿了。

这五年,是城乡面貌显著改善、山水宜居绿城建设迈出坚实步伐的五年。我们坚持以建设人民满意的城市为目标,大力实施城市建设提质工程,过去的一个煤城正在逐步变成一座山水宜居绿城。城乡规划体系更趋完善,新207国道、广成东路高速引线等16条城市道路顺利通车,稳步推行的免费公交和逐步完善的慢行系统便捷惠民,125座公厕、55个停车场建成投用,棚户区改造项目顺利推进,城区实现“旧貌换新颜”。生态水系建设深入推进,幸福渠整治、洗耳河一期治理、沙滩公园建成完工,北汝河、洗耳河、广成河实现互联互通。绿满汝州工程深入实施,63个街头游园和4个较大城市公园对群众开放,形成了10多公里贯穿城市新区的绿色生态长廊,林木覆盖率从27.02%提高到36.71%,绿色成为汝州发展的最美底色。

这五年,是民生短板加快补齐、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的五年。我们聚焦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集中财力办好重点民生实事,群众关心关注的“急难愁盼”问题正在逐步解决。我们集中精力补齐短板,第三水厂建成投用,天然气实现城区全覆盖并通达13个乡镇,集中供暖工程正式运行,基层文化服务中心全部建成。仅用14个月建成科教园区,新增优质学位3万多个,义务教育大班额基本消除,职业技术学院实现招生,填补了我市高等教育的空白。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提升,新建、改扩建标准化乡镇卫生院7所、村卫生室257个。平安汝州建设深入推进,信访工作连续五年获评全省先进。

这五年,是党的建设扎实推进、政治生态不断优化的五年。我们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的政治意识、党性观念不断增强。坚持好干部标准,圆满完成462个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和15个乡镇党委换届工作,实现村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全部“一肩挑”。坚持大抓基层、大抓支部,建成标准化村室440个,评选星级党组织360个。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实现七届市委巡察全覆盖,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尤其是前段时间面对历史罕见的连续强降雨天气,广大党员干部闻“汛”而动、向“险”而行,不畏艰险、舍生忘死,筑起了一道道守护家园的“安全堤坝”,成为一个个普通岗位上的平凡英雄,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一致“点赞”。

可以说,这五年,是汝州发展变化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综合实力提升最明显、生态环境改善最显著的时期之一。五年来的成就,归功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指引,归功于省委、平顶山市委的正确领导,归功于全市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共同奋斗,归功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驻汝部队、驻汝单位、社会各界和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的鼎力支持。在此,我代表七届市委,向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向所有积极参与、关心支持汝州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和最崇高的敬意!

回顾五年来的发展历程,我们深刻地体会到,要把汝州的事情办好,必须牢牢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必须始终做到旗帜鲜明讲政治。我们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有力推动了中央、省委和平顶山市委各项决策部署在汝州落地生根。二是必须保持接续奋斗、苦干实干的工作作风。我们始终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折腾、不动摇,扎实推进“汝瓷文化名城、山水宜居绿城、豫西南区域性副中心城市”建设。三是必须坚守不忘初心、为民尽责的使命担当。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守初心、为民惠民,扎实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让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四是必须永葆团结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广大党员干部事业心强、执行力强,在任务面前顾全大局、敢于担当、团结一心,在困难面前不服输、善打硬仗、敢于胜利,得到了各方的一致称赞,这是汝州干部良好的群体形象,也是推进汝州发展的根本保障。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前进的路上还存在许多困难和挑战。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结构调整任务仍然很重;民生领域仍有不少欠账;社会治理还有不少弱项。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下定决心、下大力气解决好这些问题,决不辜负人民群众的期望和重托!

二、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汝州

站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起点上,我们要认真审视发展面临的新使命、新形势、新机遇,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不断开辟高质量发展新境界。一是战略机遇叠加。当前,我们已经进入了新发展阶段,开启了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站上了可以大有作为、为全省和平顶山市作出更大贡献的新起点。我们不仅处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淮河生态经济带战略的叠加辐射区,还位于郑州大都市区、洛阳都市圈内,这进一步提升了我市在全省发展大局中的位置,有利于争取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在汝州布局,为我市加快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二是发展空间广阔。近年来,我们持续建强发展载体,温泉小镇、汝瓷小镇建设纳入全省重点项目,汝东新区初具规模,产业集聚区、商务中心区承载能力日益增强,为我们推进项目落地、壮大先进制造业、发展文化旅游业等搭建了广阔的平台。三是发展优势凸显。我市土地、资金等发展要素优势明显,累计收储土地1万余亩,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425亿元,市场主体突破7万户,发展活力充分迸发。加之我们争取呼南高铁豫西通道、洛平漯周高铁在汝州并线设站,三洋铁路、永灵高速等项目积极推进,带来的发展优势更加明显。因此,我们一定要倍加珍惜打下的良好基础,倍加珍惜面临的千载难逢发展机遇,一鼓作气,开拓进取,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汝州。

今后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开放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标,着力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奋力建设汝瓷历史文化名城、宜居宜业幸福活力之城、豫西南区域性副中心城市,创建全省践行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县,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胜利而努力奋斗。

这一总体要求和战略定位,既有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定力,又有结合新发展阶段的战略提升。这样的目标安排,统筹短期和长期,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涵盖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具有鲜明的导向性、引领性。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坚持目标导向、结果导向,一以贯之、一抓到底,朝着“十四五”规划描绘的美好蓝图奋勇前进。

今后五年的主要预期目标是:要努力实现“三个走在前列”,争当“两个标杆”:

———推动县域经济发展走在全省前列。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顶山市平均水平,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生产总值突破7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50亿元,力争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位次稳步前移。

———推动产业转型发展走在全省前列。优势产业蓬勃发展,打造1个500亿级畜牧产业集群,以及能源化工、装备制造、数字经济等3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和机绣纺织、生物医药、新型建材等3个50亿级产业集群,为平顶山市建设全国转型发展示范市作出汝州贡献。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省前列。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省定标准,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

———争当平顶山市乡村振兴的标杆。乡村振兴全面推进,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创建1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培育一批省级、平顶山市级乡村建设示范村,50%以上的乡镇政府所在地达到省级“美丽小镇”建设标准。

———争当平顶山市社会治理的标杆。全国文明城市建设成果进一步巩固,社会文明程度、公众安全感和政法机关执法满意度不断提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又是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第一年。今年以来,省委、平顶山市委高度重视项目建设,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主抓手,发出了项目建设最强“动员令”。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树立“项目为王”鲜明导向,把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量化为一个个具体的项目,着力抓好大项目、好项目、新项目,支撑带动高质量发展,确保“十四五”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

围绕今后五年发展总体要求和目标,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坚持优化存量、扩大增量“两手抓”,依托“2+2+2”产业体系(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2个主导产业,煤炭焦化、绿色建材等2个传统支柱产业,以及机绣纺织、现代陶瓷等2个特色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新兴产业、谋划推动未来产业。

建设全国重要的现代生猪产业发展基地。汝州拥有98万亩山坡丘陵地,荒山荒坡较多,对于发展畜牧产业有很大优势。要按照“农头工尾”的思路,完成牧原集团、新希望六和、天康宏展等畜牧项目建设,河南生猪交易市场、生猪交易大数据中心投入运营,打造生猪养殖、饲料生产、屠宰加工、仓储物流全产业链条,建设年出栏生猪500万头以上的全国畜牧强县。规划建设牧原特色小镇。今年,要重点抓好牧原年出栏480万头、新希望六和年出栏100万头生猪养殖项目和牧原400万头生猪屠宰项目建设,积极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建设全省重要的绿色能源化工基地。要发挥传统产业的优势,继续做大做强做优。要按照“调整规模、拉长链条、提升工艺”的思路,支持平煤夏店矿智能化、绿色化建设,推动天瑞煤焦化等能源化工企业改造升级,规划建设精细化工产业园,实现产业链再造和价值链提升,着力打造煤炭、焦化、煤气综合利用产业链条。大力实施绿色改造、智能改造、技术改造“三大改造”,加快城区工业企业退城进园,淘汰落后产能,实现装备更新、产品换代、产业提升。今年,要抓好天瑞煤化工绿色智能低碳环保升级改造项目建设,平煤夏店矿年产150万吨原煤项目投产运营,推动完全可生物降解塑料及其原料项目落地。

建设全省重要的先进制造业生产基地。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实施引链、延链、补链、强链工程,培育形成以汽车拆解、车厢生产、零部件加工产业链为主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以轻纺原料、创意设计、服装服饰、对外贸易产业链为主的机绣纺织产业集群,以小品种氨基酸生产、生物制药、试剂研发、医疗保健产业链为主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以原材料生产、PC构件、装配式建筑产业链为主的新型建材产业集群,提升产业发展竞争力。今年,要加快标准化厂房建设,汝绣农民工返乡创业产业园三期主体建成,加快中原(汝州)报废机动车再制造循环经济产业园、润灵科技食疗本草大健康产业园等项目建设。

建设区域性教育医疗文化中心。依托科教园区和职业技术学院,加强与国内知名院校合作,引进一批连锁化、品牌化教育机构,形成公办学校各个层次的教育品牌,鼓励支持外国语学校、新时代精英学校等民办学校发展,建设区域性教育中心。加快公立医院提质升级,深入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建成第一人民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新院区,打造一批国内知名、省内一流的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区域性医疗中心。深入挖掘汝瓷、温泉、曲剧等文化资源,加快推进汝瓷小镇、温泉小镇建设,大力发展汝瓷文化、健康养生产业,弘扬传承曲剧文化,将中国汝瓷博物馆建成文化地标性建筑,打造汝瓷历史文化名城、全国知名温泉康养基地。

建设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围绕现代商贸业发展,以高端商务、现代商贸为方向,招引一批商业综合体、商贸服务中心,规范发展夜间经济、“小店”经济、假日经济,激活城市消费活力。加强物流运营体系建设,建成汝洛、汝登、汝郏、汝宝、汝伊、汝鲁等6条域内外快速通道,支持知名物流企业在我市设立物流基地和分拨中心,规划建设电商快递物流园和标准化物流仓库。

建设区域性电子商务数字经济发展中心。围绕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加快“互联网+”电子商务产业园建设,打造“汝河印象”电商平台,建设新经济产业园,增强集聚效应。依托平顶山海关,申建汝州保税中心、保税仓库、口岸管理办公室,培育发展“互联网+”外贸新模式,提升机绣纺织、生物医药、汝瓷等出口型企业发展水平。抢抓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机遇,以5G产业引领数字经济,加强与知名信息技术企业合作,支持天瑞信科、大易物流等互联网科技企业快速发展,不断壮大新的经济增长点。今年,要推动大易物流营业额达到70亿元以上。

(二)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着力建设宜居宜业幸福活力之城。目前,全市城镇人口共46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7.86%。下一步,要按照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并重、拓展空间与提升品质并重、新区建设与老城提质并重的原则,加快补齐城市建设短板弱项,完善公共服务设施,着力建设宜居宜业幸福活力之城,力争到2025年城镇化率达到53.5%以上。

做大做强中心城区。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按照新区同步规划、老城区统筹推进的原则,继续完善提升供水、供电、供气、供暖等市政设施,加快南水北调输水工程建设,天然气管网实现城乡全覆盖,集中供热普及率明显提升,城市防洪排涝能力不断提高。实施公共设施提升工程,统筹推进游园、停车场、公厕、城市充电桩、地下人行通道建设,完成城市会客厅建设,全面完成26个棚户区改造任务,有序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实施道路畅通工程,以“构建大交通、畅通微循环”为重点,滚动推进城区道路改造,打通望嵩路北延、向阳路东延、农业路南延等关键节点断头路,建设城市二环路,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实施城市管理工程,加强数字化城管建设,落实城区主次干道街长、段长制,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智能化水平。今年,要完成55个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城区标准化公厕达到140座以上。

做优生态经济带。推进广成河生态经济带建设,加快建设以城市中央公园、滨河公园、森林公园为核心的城市绿廊,周边的金融大厦、商会大厦等项目建成投用,招引企业总部、金融机构入驻,培育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集聚城市发展人气和活力。推进北汝河生态经济带建设,规划北汝河汝州境内全段生态廊道,加强流域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彰显优势,拥河发展,在城区段两岸周边规划建设一批高品质的住宅、学校、酒店、商业综合体,让母亲河北汝河成为一条生态河、景观河、幸福河,推动北汝河创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推进重点片区建设。坚持精品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突出抓好老城片区、高铁片区、汝东新区、产城片区建设,形成区域联动发展格局。其中,实施老城片区有机更新,保护性开发张公巷汝官窑遗址、文庙、钟楼等文化资源,建设国家级汝官窑遗址保护展示博物馆,创新中大街运营管理模式,建设一批特色商业街区,推进老城区经济繁荣活跃。高水平规划高铁片区,合理确定功能定位,推动高铁建设与城市发展良性互动、有机协调。持续按照景区的理念建设城市新区,吸引企业入驻、人口集聚,打造绿色生态、宜居宜业、创新开放的现代化城市新区。按照产城融合的理念,开展产业集聚区“百园增效”行动,完成小微企业产业园建设,推进“二次创业”,争创三星级产业集聚区。今年,要重点抓好呼南高铁、洛平漯周高铁汝州段建设前期对接工作。

强化镇域多点支撑能力。坚持突出优势、差异化发展导向,统筹推进骑岭乡、王寨乡与中心城区一体化发展;支持温泉镇、临汝镇、庙下镇优势互补,打造15分钟交通圈,实现产业联通、共同发展;支持大峪镇、蟒川镇、寄料镇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建设生态强镇;支持小屯镇、夏店镇建设工业强镇;支持杨楼镇、米庙镇因地制宜发展商贸物流,打造商贸重镇;支持陵头镇、纸坊镇、焦村镇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文化旅游等,积极走旅游强镇、农业富民之路。

(三)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努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当前,“三农”工作进入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阶段,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因此,要坚持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总目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建立防范返贫和促进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完善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等措施,防止发生返贫现象。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持续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推进农业机械化高效发展,巩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和供给保障能力。加快“虎狼爬岭”复合型产业示范带建设,大力发展甘薯、食用菌、富硒农作物、桑蚕、果蔬等特色农业,让越来越多的汝州农业品牌叫响全省、享誉全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深化农村改革,探索推行“企业+村级合作社+农户”的“土地托管”发展模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今年,要完成6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抓好甘薯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

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典型。乡村振兴要坚持规划引领、试点先行、稳步推进。要坚持示范引领、以点带面,选择产业基础好、自然生态好、乡村旅游条件好的乡镇、村庄进行示范创建,打造一批示范镇、示范村,连线成片、逐步推开,形成2—3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带动全域乡村振兴。今年,要完成市定7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21个乡镇(街道)要各选择一个村进行重点支持,集中精力干一个、成一个。

加快文旅融合发展。依托青山绿水生态资源和古民居、古山寨、古窑洞等特色文化资源,加强文旅融合,加快构建“1+3+3+N”旅游发展格局,推动美丽风景向美丽经济转变。“1”,即打造全域旅游服务核心,建成游客集散中心、服务中心、旅游驿站等设施;“3”,即支持大峪镇、蟒川镇、寄料镇打造全镇域生态旅游目的地,创建省级“美丽小镇”和国家4A级旅游景区;“3”,即加快推进国家级温泉小镇、汝瓷小镇、森林康养小镇建设;“N”,即全面发展乡村休闲游,形成一批旅游精品线路,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开展乡村建设行动。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持续开展清路、清河、清田“三清”行动,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提升全域市场化卫生保洁水平。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推进移风易俗。今年,要完成7个省级、5个平顶山市级乡村建设示范村建设任务。

(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绘就绿水青山汝州新画卷。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努力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的生态品牌。

建设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坚持以水润城、以水活城,实施“三河四库五湖”水系连通工程,完成洗耳河二期治理、北汝河深度治理、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前坪水库灌区配套等工程建设,构建以北汝河为主干,洗耳河、蟒川河、黄涧河等支流为脉络的水网体系,争创全国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县。推进荒山造林、城区绿化提升等工程,力争到2025年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6%以上。今年,要完成北汝河六级橡胶坝和七、八级生态堰坝等项目建设。

打造低碳宜居的生态生活。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落实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推动工业企业全时段达标排放,加大扬尘、燃煤、机动车等污染源综合管控,改善空气质量。健全常态化监管机制,持续改善水生态环境。开展土壤污染防治行动,坚决防范土壤污染风险。逐步推行生活垃圾分类。今年,要全面完成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反馈问题整改工作。

发展绿色高效的生态经济。“碳达峰”、“碳中和”对于汝州而言,任务很重。必须加快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用地结构,推动企业清洁生产和绿色化改造,压减高耗能高排放行业产能,打造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今年,要完成静脉产业园配套的飞灰填埋场项目建设。

(五)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发展成果全民共享。要始终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织密民生保障网。健全就业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春风行动”,加强青年就业创业培训,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健全教育服务体系,深入实施“名校、名校长、名班主任、名师”工程,加快城乡学校建设,完善跨区域集团化办学,加强校外培训机构治理,落实中小学校学生课后延时服务,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公平的教育。健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打造15分钟健身圈。健全医疗卫生体系,推进“互联网+健康汝州”大数据平台建设,要确保每个乡镇有一所达标卫生院、每个村有一所达标卫生室。健全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

织密基层治理网。坚持群防群治,健全社区“全科”网格化管理机制,完善“民呼必应”平台,提升网格化管理水平。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市,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保障司法公正高效权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开展“无访乡镇”“无访村”创建工作,推进市乡村三级综治中心标准化、实体化建设,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维护群众根本利益。

织密社会服务网。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落实网上办、掌上办、马上办,力争各类市场主体突破10万户。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及时解决企业发展难题,促进企业加快发展。

织密安全防护网。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始终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落实最严格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常态化开展消防、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食品等重点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坚决遏制重大事故发生。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

三、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实现未来五年的宏伟蓝图,关键在党。全市各级党组织必须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一)突出思想政治建设,全面提高党员干部政治素质。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对党绝对忠诚,始终做到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要始终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严格执行“第一议题”制度,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二)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打造堪当重任的干部队伍。要坚持好干部标准,聚焦工作一线,大力选拔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要完善干部考核选拔机制,加强后备干部储备,加大优秀年轻干部选拔培养力度,让更多的优秀干部脱颖而出。要健全完善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让干事者有舞台、担当者受保护。

(三)树牢大抓基层工作导向,锻造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要完善村干部待遇保障机制,扎实开展“六星”党组织创建活动,建强基层战斗堡垒。要深化拓展农村“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提升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要持续扩大“两新”组织覆盖面,做强城市基层党建。

(四)深化党风廉政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要从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严格执行述责述廉、“一岗双责”等制度,推动责任落实常态化。要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为基层减负。要坚持“严”的主基调,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持续深化以案促改,推动巡察工作深入开展,营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良好环境。

(五)发挥统领全局作用,汇聚共谋发展的强大合力。要支持人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加强对“一府一委两院”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发挥人大代表作用。要支持政协围绕民主和团结两大主题,加强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发挥协商监督作用。要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参政议政作用,发挥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汇聚推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强大合力。

各位代表,同志们,宏伟蓝图已绘就,拼搏奋进正当时。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平顶山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凝聚起120万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鼓足干劲、乘势而上,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汝州不懈奋斗!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