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穿防护服体验核酸检测工作防疫一线暖心事连连一纸短笺诉衷肠一箱绿茶表情义一碗卤面香 暖心战“疫”情两件矿泉水 满满姐弟情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2899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1-08-11

记者穿防护服体验核酸检测工作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从8月1日开始,随着疫情防控措施更加严密,居民自发到市人民医院做核酸检测的人数大幅度增加,该院及时增派医护人员应对群众需求,日均检测量1500人次以上,许多医护人员每天工作时间在13个小时以上。这些白衣战士在人民最需要的时候,义无反顾冲锋疫情防控一线,无怨无悔,不辞劳苦,为我市广大人民群众筑起一道坚固的健康防线。

8月10日,立秋后的第4天,天气依然炎热。记者走进市人民医院核酸检测区,身穿防护服,体验了采样人员、标本转运人员的工作,2个小时的时间,记者已浑身冒汗,里面的衣服紧紧贴在身上,呼吸不畅,视线模糊,由此体会到一线医护人员的辛苦付出。

上午7时30分,记者到达医院最北侧的核酸检测区,医护人员工作区域划分为等候区、登记区、检测区三部分,在医护人员工作区南侧,临时开辟了三个遮阳棚搭建的居民检测通道,分为一般居民通道、发热患者通道和咨询、取结果通道,每个通道之间按照防控要求间隔距离。此时,已有10余名居民排队等待检测。

记者穿防护服

检测区总负责人赵素省告诉记者,整个检测区的医护人员由核酸检测采集、发热门诊检测、志愿服务队三部分组成,有将近30名医护人员。8月1日以来,日均检测1500人次以上,最高的一天达1888人次。医护人员从早晨7:30到岗,忙到凌晨一两点是常有的事。

当班医护人员依次进入更衣室更换医护工作服,套上鞋套,戴上一次性蓝色工作帽。在封闭的潜在污染区,检测区总负责人赵素省开始每天的晨会,十几分钟的晨会,从医院通知的最新防控工作要求到前一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当班工作的要求,大家认真听,并及时提出相关问题,现场解决。

晨会结束后,医护人员按照工作分工,穿上不同级别的防护服迅速进入工作岗位。记者跟随采样护士兰冠蕊将要到一线采集岗位,因此要穿上三级防护服。

记者注意到她穿防护服的整个过程,除了身上的护士服和鞋套、一次性工作帽,她还要再穿上两层防护服,护士服外面套上一层一般性岗位的防护服和手套,然后在第二层外面再套上第三层三级防护服和手套,封闭前还要戴上护目镜,整个把人严严实实包裹在里面。全部穿戴后,还要由旁边的监督人员检查防护服的穿戴质量,最后还要下蹲检查防护服的密闭性。

“每穿一层防护服,都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确保防护效果。特别注意的是,每一次戴手套一定要将手套严严实实套在防护服的袖口上,不能太短,保护自己最重要。”护士兰冠蕊叮嘱记者说。

穿第一层防护服,记者一边听着两位护士的指导,总算手忙脚乱穿戴整齐。最外面的一层三级防护服,按照规定,不能有他人靠近帮忙,必须自己穿戴好。因为穿了第一层防护,再加上手上套了光滑的手套,记者又担心划破了手套,第三层防护服按照技术要求穿好后,身上已经出汗了。

戴着眼镜的记者,眼前很快模糊起来,只能在护士的引导下,模模糊糊向前走。经过潜在污染区、缓冲区,记者来到了采集室。

采集室隔壁的登记室,已经有群众在走进登记信息,很快登记完信息的居民开始在护士的指引下依次进入采集室。

每一名走进采集室的居民,护士兰冠蕊首先要拿着试管核对人员的身份信息,确认后,安抚被检人员的情绪。每次检测,也就一分钟左右的时间。采集后,护士兰冠蕊还要再次核对被检人员的身份信息,询问其做核酸检测的用途,然后按照“外出”“门诊”“返汝”等4类登记每个被检人员的信息,并将试管标本放入不同的架子上。记者按照她的确认信息,在本子上登记被检人员。虽然里面开着空调,但由于厚厚的防护服密封,护目镜上全是哈气,记者只能尽量低下头,从护目镜的上部边缘隐约看到本子上的表格,慢慢书写每一个字。

每一名人员检测后,从专门的出口通道离开。护士兰冠蕊不仅要做自身的消杀处理,而且对进入采集室的每一名人员的行走区域、凳子、接触区域消杀一遍,然后再通知下一名被检人员进入。因此,每个人检测前后要花费3分钟左右。

9时30分许,架子上已摆放了40余个标本。在接到采集室的电话通知后,医院免疫室的工作人员赶来转运采集的标本。免疫室的工作人员闫乐昊进入后,护士兰冠蕊要对闫乐昊全身及携带的专用箱子消毒,两个人认真核对标本,慢慢将标本装入箱子密封。

记者跟随闫乐昊去位于医院门诊楼4层的免疫室。原来,按照疫情防控规定,背着标本箱的闫乐昊要走专用的通道。从检测区出来后,向南避开被检人员等待区,闫乐昊沿着外围的车辆通行道路,避开车辆和行人,到达门诊楼后,走门诊楼西侧的专用通道进入,再走步梯到达四楼的免疫室,沿途遇到其他行人,闫乐昊都会有意识避开。“这是为了保护标本安全,也为了保护见到的每一个人”,闫乐昊说,像这样的“秘密护送”,他每天都要往返6次以上,每天晚上离开岗位,最早也在凌晨1点半左右。

上午10时,从免疫室返回采样室,记者又经历了一番比穿防护服更复杂的脱衣过程,比如,脱手套不能接触到手套的内层,防止二次感染;身体要前倾,防止汗水滴进内层,同样引起二次感染;每脱一层防护服,要按照“七步洗手法”消杀;防护服要轻缓卷裹,轻轻投入医疗废物垃圾箱时,要脸部向外,避免工作后的防护服里的污染气体感染到本人。

紧张,忙碌,繁琐的防护服穿脱,层层消杀,早已让记者的衣服溻湿。想到依然在里面从容忙碌的他们,记者的心中油然生出满满的敬佩。

文/融媒体中心记者郭营战  图/融媒体中心记者宋乐义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