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酸检测,我们上
“核酸检测”是诊断新冠肺炎的金标准之一。当我们做完核酸采集后,会迫不及待地追问:“什么时候能取结果?”为了这个结果,就是这样的一群“幕后英雄”正夜以继日、宵衣旰食,为我们的核酸检测工作投入了全部的精力。他们就是市人民医院从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的“检验人”。
烈日酷暑,新冠疫情防控形势严峻,疫情防控中的关键一环“核酸检测”必不可少。近期,核酸检测人数激增,市人民医院作为具备核酸检测能力的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更是责无旁贷。
市人民医院不仅承担着医院出入院患者和陪属、门诊预约人员以及全院职工、员工的核酸检测和人员信息汇总、结果上报,还担负着医共体辖区内卫生院、民营医院、乡村医生、外地返汝人员,和团体、乡镇街道临时性的核酸检测,工作繁重,责任重大。
8月6日,记者走进市人民医院,采写了一组不舍昼夜奋战在核酸检测一线的汝医人。
“老兵”担重任危难显砥柱
如果说检测结果是疫情防控工作的指令,检验人握在手里的就是“信号枪”,所以说检测结果必须准确,绝不能发布任何错误的信号。
取样、灭活、核酸提取、基因扩增、结果研判……每一个检测流程都需要严格规范的操作。为了能在第一时间出具准确结果,检验科核酸检测室8人开启24小时轮班、“5+2”在岗的工作模式,当好疫情防控“检验尖兵”,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今年50岁、从事检验工作已经30余年的检验科核酸检测室“领头羊”陈志会,要统筹兼顾科里的大小事,包括PCR实验室的建成、科室的工作部署、方案制定以及日常管理等工作,就算再忙再晚,她都会询问检测中遇到哪些问题,再连夜把出现的问题整理归纳。凭借着这份严谨和坚持,她带领的核酸检测室做到了样品24小时不间断检测。
近日,新冠疫情再次爆发。市人民医院核酸检测人群增多,为了满足广大市民愿检尽检的需求,7月31日,医院增加检验批次,陈志会和同事们也开足了马力,“进去就不知道啥时候能出来”成为他们的常态。增加检验批次以来,核酸检测室人员“三班倒”轮流值守,严格按照核酸检测时间出结果,目前已进行了2万余份样品的检测。
义无反顾冲锋在前 青春在一线闪亮
进入核酸检测实验室工作都要经过严格的学习和考核,合格后才能从事核酸检测工作。实验室的检验人员虽不接触患者,却是直接跟病毒打交道,看似不在一线,实则处在超一线。“每一份试剂都要经过提取、扩增、判读、审核后才能发出报告。自身防护也很重要,还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消毒措施确保人员和实验室安全。”80后科室骨干徐俊芳觉得肩上的责任很重。
每天工作13个小时,全程监控着仪器的正常运转和结果质量,只有在凌晨才敢坐在椅子上休息会。“5岁的孩子交给了70岁的母亲照料,我也于心不忍。”谈起她的家人,徐俊芳瞬间泪目。
“我是党员我先上!”“保证完成任务!”疫情防控期间,31岁的党员检验科副主任闫乐昊主动作为,穿梭在核酸监测采集一线与核酸检测室之间,将采样管装进冷链箱,一次又一次地运送标本,严格控制标本的储存与检测结果时间,与时间赛跑,不畏风险、迎难而上,严把病毒检验关,为人民健康构筑了一道坚不可摧的守护屏障。
疫情期间高强度的工作,对于大男生王向阳来说是一种考验,“防护服一穿就是12个小时,感觉自己都臭臭的。”即便如此,他还是坚持下来了,像他所说的,希望用最美的青春,书写不一样的精彩。
在标本处理区工作是最辛苦的,里面是负压实验室,需要三级防护,在里面待的时间长了就会缺氧、疲劳、眼睛不舒服。
穿脱防护服、戴护目镜、面屏、双层外科手套、穿鞋套、靴套,一丝不苟地检查和配制试剂,小心翼翼地样品处理,小心谨慎地核酸提取,专业精确地操作精密仪器,整个流程下来需要三四个小时,一批样品就要数小时,连续作战常态化,两餐从无定时,出来随便扒拉口饭,就再次全副武装地扎进实验室。“时间不等人,我们这是与病毒赛跑。为了更快、更准确地出结果,我们还能再坚持。”90后新生妈妈刘艺飒、丁晓阁、赵亚楠却始终坚持着。
汗水冲在被防护口罩勒红的脸上生疼,吃饭时饭菜早已凉透,水不敢多喝,忙完一天拖着疲倦的身体回家,想陪陪1岁多孩子也已经没有多余的精力,“幸亏有家人的支持和理解。”说到家人对自己的支持,刘艺飒很是欣慰。
“跑,快跑,拿出一切防控措施和发挥一切防控力量,我们都必须跑赢它们,这场硬战我们必须拿下!”每一位核酸检测人在逆风中疾跑着。
与病毒赛跑,与病毒打持久战,在核酸检测的岗位上争分夺秒、坚持再坚持。市人民医院核酸检测人无所畏惧、无怨无悔。这些逆向而行、挺身而出的身影,执着而坚定,温暖而有力量,共同构筑起全民抗疫的铿锵风景线。
融媒体中心记者 郭营战
通讯员秦俊杰 王婉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