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晓伟 通讯员 杨向前)“这天刚一放晴,镇里领导就和防疫员来给俺场里消毒了。”7月31日,大峪镇一养殖户对前来进行畜牧业汛后大消毒的工作人员感谢地说:“谢谢你们这么细心地给俺讲解洪水过后咋防疫、咋消毒、咋提升动物免疫力的知识,真是非常及时,让俺们养殖户感觉很安心。”
汛期是动物疫病高发期,特别是洪涝灾害后,因灾死亡的畜禽尸体随河流漂浮,甚至腐烂,疫源地土壤中的病原微生物暴露,都极易造成病原感染扩散。同时,汛期畜禽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到疫病侵袭,非洲猪瘟、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以及炭疽、猪链球菌病等多种人畜共患病流行和发生风险增大。
为切实防止“大灾之后有大疫”,连日来,针对天气好转的有利时机,我市迅速组织兽医专家成立汛期疫病防控技术专家组,对突发动物疫情进行研判和处置;同时成立6个防汛防疫指导组,深入各乡镇街道对汛期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现场指导;充分发挥网格化机制管理作用,逐村逐场开展灾后养殖场户大消毒工作,达到村村过关、场场过关。
截至目前,全市已组织排查养殖场户1048家次,筹备消毒药品200万毫升,开展消毒养殖场户1610家次,消毒面积494221平方米,无害化处理因灾死亡畜禽3481头/羽,有效净化了养殖环境,阻断了疫病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