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融媒体中心记者陈晶)近期,我市出现多次降雨,局部大暴雨天气过程,伴有短时强降雨和雷电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市农业农村局结合实际,突出重点,在前期农村能源、渔业、农资经营门店、新型经营主体和高标农田建设项目等“五大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整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汛期安全生产督促检查,及时发现因汛致灾的苗头和隐患,果断整改处置,严防各类事故。
针对部分新型经营主体可能使用具有易燃易爆、易窒息中毒特点的危险化学品,该局从防火、防爆、防雷击等方面,对重大危险源、重点部位及易燃易爆物品进行重点监测和检查,落实人防、物防、技防等安全防范措施,对存在安全隐患的,立即责令整改,确保不发生泄漏、火灾、爆炸、窒息中毒等安全事故。
加强对农业设施及高标准农田建设施工作业现场的防灾保护,对存在的滑坡、崩塌、洪水、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进行认真排查治理,特别是对项目生活区、工地临舍、工棚、仓库等重点部位,采取撤离、搬迁等措施,主动避让;加大临时用电、临边防护、动火动焊作业等重点部位和环节的隐患排查,随时关注极端天气带来的不利影响,严禁作业人员在雷雨、大风天气从事室外作业。
加强对所属人员密集场所、易燃易爆经营和使用单位、“三合一”场所、“九小”场所、高层建筑物的督促检查,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确保火灾自动报警、自动灭火等消防设施安全运行,避免因连阴雨或短时大雨出现连线导致火灾的事故。
据了解,该局还召开专题会议,要求广大干部职工清醒认识当前安全生产的严峻形势,深刻汲取近年来因自然灾害引发安全事故的沉痛教训,进一步强化红线意识、忧患意识、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把防范遏制安全事故摆在突出位置、狠抓汛期各项安全防范措施落实。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要求,全面分析汛期安全生产形势及各重点单位、重要区域和重要部位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做到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
加强与气象、自然资源、地震、水利、应急、文旅等部门沟通协作,及时掌握汛期预报预警信息,认真研判安全生产形势,及时通报和发布相关信息,针对可能出现的险情和造成的危害,及时提醒所属单位及生产经营主体做好应对工作。严格执行汛期24小时领导在岗带班和值班人员值班制度,及时接报和处置各种信息,对出现的各类安全生产突发情况,严格依法依规果断处理并及时报告。加强与应急救援队伍联系,提前做好汛期各项救援准备工作,完善应急处置预案,有针对性地组织演练,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拉得出、冲得上、救得住。做好急救援过程中的安全防范,确保救援人员装备安全。
又讯(融媒体中心记者黄旭彤)
7月16日以来的降雨,造成我市部分农田受灾,针对秋作物受灾情况,市农业农村部门组织专家研讨灾后秋田管理技术措施,同时提出如下建议:
一、秋田积水、受淹对秋作物影响较大,尤其是矮秆作物,对产量影响十分明显。应组织群众立即开沟疏通,排除田间积水。
二、天晴后,对倒伏或冲倒的秋作物要分别对待,苗期一般不建议扶正,作物有自我恢复向上生长能力,但根系外露的,需要培土扶正。接近收获期的作物视情况用支架支撑,以获取一定产量。
三、雨后天晴,土壤易板结,可依据作物生长情况或植株高度,采取划锄、中耕松土、培土等措施,破除土壤板结,追施速效氮肥,喷磷酸二氢钾等促进根系快速生长发育,确保作物健壮生长。
目前,夏玉米正处于七叶至拔节期,生长速率加快,需水需肥量将逐渐增大,各地要适时适量追施拔节肥,确保玉米拔节前后生长所需养分的充足供给。
四、天晴后容易出现高温高湿气候,极易引起玉米叶斑病、玉米顶腐病、花生叶斑病、花生茎腐病等病害发生,要及时喷药进行防治。可选药剂参考如下:防治玉米叶斑病、花生叶斑病可选用烯唑醇、戊唑醇、多菌灵、苯甲·嘧菌酯、戊唑·嘧菌酯、戊唑·多菌灵等,防治玉米顶腐病可选用苯醚甲环唑、甲霜灵·锰锌、甲基硫菌灵、多菌灵、噻菌铜等,防治花生茎腐病可选用氯溴异氰尿酸、苯醚甲环唑、醚菌酯、咪鲜胺、乙蒜素、多抗霉素等高效低毒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