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上午10时,室外气温已经达到32摄氏度,记者在汝绣产业园三期项目施工现场看到,大型混凝土罐车正在浇筑,楼栋主体结构有序施工,钢筋加工设备不停运转,工地上各个施工区都在你追我赶加快施工进度。
据了解,汝绣产业园三期标准化厂房及基础设施配套项目是我市重点在建项目,位于汝绣农民工返乡创业产业园二期西侧,焦柳铁路以北,汝南大道以东,总投资11.36亿元,占地536亩,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项目采用PPP模式施工建设,社会资本方联合体成员为中国水利水电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和国储汇金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汝州市产业集聚区发展投资有限公司与社会资本方组建汝州市展旭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作为PPP项目实施主体,推动项目整体进展。
上午10点30分,在该项目C区工地的钢筋加工区,信号司索工董建红正在用对讲机和塔吊机手沟通。今年34岁的董建红来自重庆市,她熟练精准地指挥塔吊和地面协调配合,把成捆的钢筋切割并运送至楼顶。她告诉记者,自从她来到这个项目工地以来看到,各项施工都一直在顺利地进行中。工人们都是早上6点钟到工地开始工作,中午11点吃饭休息,下午3点上工到晚上7点休息,工作时间避开了一天的最高温时间。
钢筋加工
捆绑扎丝
董建红是跟着老公到这里工作的,在建筑工地上工作已经有两年多了。“刚开始到建筑工地的时候会感觉累和辛苦,但是现在干习惯了也不会觉得太累,汝州汝绣园三期项目工地是我来到的第二个工地。感觉河南人还是蛮好的,特别是汝州人,这里的人很热情也很友善。”董建红并没有为在建筑工地上干活而感到委屈。
董建红告诉记者,她家里有两个小孩都正在上学,平时有父母帮忙照看着,为了能给孩子们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他们夫妻两一直都在外面工作很少回家。“为了能让自己的父母过的好一点,孩子们有更好的条件,就算顶着烈日,自己也一样会充满奋斗的劲头。”董建红信心满满。
“通过我们这几年的奋斗,我们家的居住环境也发生了变化,我们从乡村搬到了黔江县城居住,孩子的上学环境和老人的居住环境都得到了改善。”董建红自豪地说。
上午11时15分,在汝绣产业园三期项目D1区建筑工地,工人们已经陆续下工,而钢筋工李伟和另一名工友确依然还在捆绑扎丝。“这一段马上就要收尾了,我们把这些干完。”李伟说。
指挥沟通
一饮而尽
今年44岁的李伟来自许昌市禹州市,做钢筋工已经十多年了,全家的经济收入就靠他一个人在外做工。因为家里有三个孩子都在上学,所以妻子也脱不开身只能在家照顾。“没办法,负担比较重,我只能努力干才能让给孩子们创造更好的条件。”满头大汗的李伟一边捆绑扎丝一边对记者说。
“现在房顶的气温大概有37度左右,顶着太阳干活钢筋拿起来都烫手,这个活有很多时候是蹲着干的,所以时间久了就会腰疼。”说起工作的辛苦,李伟深有体会。
据李伟介绍,施工中有些钢筋一根就有100斤左右重,搬运操作只能两个人一起抗,一个上午要扛200根左右,从早到晚身上的汗水都没干过。“因为出汗多,所以在工地上水不能断。一个上午,1500毫升的水瓶,两瓶都不够喝的。不过,虽然工作是辛苦一点,但是生活还是很有奔头的,为了家里。”李伟说完把仅剩一点的甁底水一饮而尽,然后吧嗒吧嗒干渴的嘴唇拧上瓶盖。
中午12点,在汝绣产业园三期项目D2区厂房施工现场看到,12名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据混凝土浇筑领班员赵利军介绍,该栋厂房四层的混凝土浇筑面积有1600平方,从早上7点开始浇筑,两个班组中间不停的轮换施工,也需要15个小时才能浇筑完成。
混凝土浇筑
大汗淋漓
“施工过程中,早上还好一点,特别是中午和下午,经过太阳的暴晒和水泥的反射,房顶的最高气温能达到37度左右,工人们都是顶着烈日不停的施工。一个上午,我们搬上来的4件水都已经喝完了,每件是24瓶。”赵利军告诉记者。
据了解,汝绣产业园三期标准化厂房及基础设施配套项目规划建设厂房及配套建筑32栋,其中26栋为4层标准化厂房,1栋11层综合服务中心、4栋宿舍楼及1栋3层餐厅。项目主要用于高档机绣纺织品、织线、服装的研发、生产、加工、贸易等,致力培育完整机绣纺织产业链条。
据汝绣产业园三期建设指挥部负责人马跃武介绍,目前汝绣产业园三期项目有8栋单体正在建设施工,其中3栋主体已经完工正在进行2次结构施工,其它5栋正在进行主体结构施工。项目工地每天投入130人左右的施工人员,指挥部会组织工作人员到施工一线去巡查,对施工中遇到的各种困难进行解决,对施工中发现的质量问题要求立即整改处理。同时,指挥部还每周定期组织召开多方会议,合理调控施工进度,对施工方和监理方进行安全教育,并做好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服务工作。从而确保各项工程都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稳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