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英》台前幕后故事多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2874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1-07-07

《马英》台前幕后故事多

融媒体中心记者郭营战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7月6日晚,汝州市庆祝建党100周年精心创作编排的红色精品抗战戏《马英》,在市文体中心精彩上演。该剧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豫西抗日根据地贫寒农家女子马英,为了保护军事机密,与敌寇斗智斗勇,最终献出了年轻生命的悲壮故事。

当晚,该剧在我市首演,真实的本土英雄故事,鲜明时代特征的舞台设计,原汁原味的曲剧唱腔,吸引了大批观众前来观看,精彩的演出不时博得台下观众阵阵掌声。

据悉,该剧是继《天青梦》之后汝州市曲剧团又一部戏曲精品力作。由我市著名编剧屈江北精心创作,特邀作曲家、曲胡演奏家梁献君音腔设计,资深戏剧导演丁丙炎执导。演出前夕,本报记者对该剧的编剧、导演、作曲、主角以及演出单位汝州市曲剧团负责人,进行了独家专访。

演出现场刘泉源摄

后台化妆宋乐义摄

屈江北(编剧):对马英这个汝州土生土长的英雄人物,我关注得比较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我就整理撰写了《马英烈士传》的文字资料,在整理马英的英雄事迹时,我觉得在汝州的抗战历史上,马英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英雄人物。她成长于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性格直爽泼辣、柔中带刚、积极追求进步,在革命的烽火中迅速成长起来。面对日寇包围村子的危险时刻,却不顾个人安危毅然返回村子销毁群众为八路军筹粮的名单;不幸被捕后,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与敌人斗智斗勇,坚贞不屈,英勇就义。在马英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了维护民族大义不怕牺牲、坚贞不屈的崇高品质。因此我在1998年就创作了剧本《马英》的第一稿。

剧本完成后,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我自己觉得对马英的英雄事迹还掌握得太少,对人物的形象塑造还不太理想。从那以后,我多次实地走访搜集整理马英的事迹,尽可能让人物的形象更完美、更符合当时的时代背景。经过这么多年的准备铺垫和艺术构思,在2019年,我几乎是对第一稿推倒重来,全新创作了第二稿。与第一稿相比,第二稿中人物的故事更丰富,同时在忠实于真实故事的基础上,加上了一些符合逻辑的艺术构思和情节安排,使人物的形象更加真实而高大。从剧本到搬上舞台,为了更适于舞台演出,剧本先后九易其稿,最终奉献给广大观众。

戏剧是通过细节表现人物,通过冲突刻画人物的。在《马英》这部戏里,每一场都有戏剧冲突。如马英与婆母在杀掉家里唯一一只老母鸡给受伤的八路军排长养伤上的冲突,马英在喂养自己孩子与用乳汁滋补八路军受伤排长的矛盾冲突,马英帮助伤员转移与毅然返回被敌人包围的村子的矛盾冲突,伤员对马英称谓的冲突等等,通过矛盾的升级和化解去刻画人物形象。

当然,戏中的细节描写也是无处不在,比如马英与喜鹊的对话,就表现了马英朴实善良的农民本色,马英在衣服上绣党旗,就表现了她积极追求进步的优秀品质。一部戏剧作品的创作,首先是作者本人要注入自己的情感,只有作品先打动自己,才能打动观众。写《马英》这部戏,我真的是边写边哭,因为我哭了好多次,所以我觉得这部戏写成了,也期待它能打动观众。希望《马英》这部戏越演越出彩,能够走向全国。

看点一:剧本创作历时23年二次创作九易其稿

丁丙炎(导演):我觉得《马英》这部戏最大的看点是,英雄来自群众,英雄的高大形象靠一个个真实的细节故事来塑造。整台戏分为七场,每场都有具体的细节故事来支撑。为了演好“马英”这个英雄人物,在主角演员的选择上还是费了一番周折,当初试了好几个人都不太理想,最后通过双向选择选到了国家一级演员刘爱云。她是汝州市曲剧团特聘的好演员,虽然刘爱云的舞台表演技艺是无可挑剔的,但最大的难题是她已经50多岁,而剧中的马英牺牲时才只有26岁,与英雄人物的年龄相差太远,所以当时对她能否演好演活马英,我心里还是没底的。但刘爱云通过自己对马英事迹的把握、对台词的把握、对马英人物形象的把握,不分昼夜揣摩和排练,最终她的表演技艺得到了大家的肯定。刘爱云对艺术的执着精神和严谨求实的专业素养,令我印象深刻。

《马英》这部戏在排练过程中克服了演职人员不足、资金不足等重重困难,最终成功搬上舞台,这与汝州市曲剧团全体演职人员这种艰苦奋斗、齐心协力、克服一切困难的精神分不开。用汝州的故事、汝州的地域语言、曲剧的表现形式,来演出《马英》,我觉得很有艺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对于弘扬和传承红色革命传统、宣传汝州,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我期待这部戏能够唱响汝州、唱红全国。

看点二:

用平凡的小事去塑造人物

看得入迷宋乐义摄

看点三

一:

主角演员不分昼夜背台词半个月瘦了五六斤

刘爱云(马英扮演者):我以前一直是演古装戏中的旦角。接住《马英》这部戏,对我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自己年龄大了,不仅要演现代戏,而且是青年角色,不好演。但既然接住了,就必须演好,这也是一个锻炼自己突破自我的好机会。为了演好这个角色,我到风穴寺烈士陵园听讲解员讲解马英烈士的事迹,还到米庙镇一五张村慰问马英烈士的女儿,从中感受烈士的闪光人生,捕捉艺术的灵感。

在接到角色之后的半个月内,我不分昼夜揣摩台词,常常梦里都是马英的感人事迹,梦醒后继续背台词,一遍遍抄写台词,从中揣摩马英的人物形象和艺术表演手法,让自己尽快入戏。因为时间紧、任务重,为了演好这个角色,半个月瘦了五六斤。

在马英身上,我觉得体现了这样一个主题,那就是人物坚定的信仰和进步向上的精神风貌。马英身上既有中国女性温柔善良贤惠的“柔”的一面,也有大义凛然、牺牲自我、坚贞不屈的“刚”的一面,这样的双重性格特征,通过一个个细节故事、通过一个个戏剧冲突表现出来,朴实无华中透出一种伟大,正是把握住了这一点,我才觉得自己的表演塑造到位了。

通过扮演马英,对汝州的红色故事、革命优秀传统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感悟,同时我的艺术道路也上了一个层次。通过这部戏,让我们的下一代认识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把汝州本地的英烈故事宣传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马英、了解汝州。

张卫民(汝州市曲剧团团长):创作演出《马英》这部戏,让我最感动的是从编剧到所有演职人员那种齐心协力、排除万难的精气神。最早接到这个任务是2019年市文化旅游局李玉政局长给我提出来的,当时的定位就是庆祝建党100周年。我当时找到咱市的著名编剧屈江北老师,原来屈老师很早就写过《马英》的剧本,看了剧本之后,人物故事曲折、主题鲜明。之后屈老师又对剧本进行了二次创作。之后剧团又找到了我市著名的戏剧导演丁丙炎老师,已经78岁的丁老师也欣然接受。

在排练过程中,由于群众演员不足,剧团经过多次洽谈,最终在汝州剧院广场找到了天天晨练的广场舞团队。她们听说我们要排练革命戏《马英》,又了解到剧团资金困难时,就主动提出免费当群演。在之后一个月的排练中,这些可敬的“大妈们”在我们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天天编排节目,最终在舞台上给我们呈现出来第一场中精彩的《纳底子舞》等场景,原汁原味的豫西风格,让观众倍感亲切。

这么大一部曲剧现代戏,按照正常的舞美设计需要18万元左右。但咱们剧团2014年恢复重建后,目前刚刚实现正常运转,资金相对比较紧张,这么大一笔舞美设计费用对于剧团来说很困难。做过很多年装饰设计的爱心人士和万胜先生听说后,用成本价7800元给咱们做了舞美设计,这个事想都不敢想,让我非常感动。

所有的演职人员更是不分昼夜,克服了排练场地不足、环境艰苦等困难,最终将这部戏成功搬上舞台,在这里我也代表剧团感谢所有演职人员的无私奉献,感谢社会上所有爱心人士的倾情支持。有了大家的共同努力,汝州市曲剧团一定努力将《马英》这部戏唱响全国,曲剧事业也必定会越走越好。

广场舞大妈免费当群演舞美设计只用了7800元

看点四:看点五:

曲剧基调融入了电声音乐、汝州

民歌、日本原创音乐、歌剧等元素

乐队排练宋乐义摄

梁献君(作曲家、曲胡演奏家):我作为一名专业作曲的,同时老家又是汝州的,接到这部戏的作曲任务后,心中十分激动。这部戏的真实故事发生在汝州,类似的革命故事很多,但像马英的故事这么曲折而又悲壮感人的很少见。在认真研读了剧本后,又与编剧屈江北、导演丁丙炎老师多次沟通后,我的心里思潮难平。这部戏排练好,对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弘扬革命优秀传统,对外宣传汝州,必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这部戏里,在以曲剧为基调的同时,我大胆融入了电声音乐、汝州民歌、日本原创音乐、幕后伴唱等元素,使戏剧冲突、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更加真实自然、完美丰润。比如,第一场中的《纳底子舞》,音乐就融入了汝州一带的民歌调,听起来更有地域特色,也与起源于汝州的曲剧实现异曲同工之妙。在伴奏中,我突破了以往只有2把二胡的传统,将二胡的伴奏数量增加到6把,同时用电声音乐化解西洋乐器双号、单簧管等辅助音乐不足的问题。在整台戏中贯穿了《党啊亲爱的妈妈》音乐主题,以《大刀进行曲》为副主题,相得益彰。在日本鬼子抓捕马英一场,日本鬼子出场音乐中,运用日本原创音乐,让听众从异国情调的音乐中感受到不和谐的氛围,现场的紧张、危险气氛得到巧妙烘托。在演唱的对接形式上,我采用幕后伴唱、独唱等歌剧的表现手法,来烘托人物的内心独白和思想情感,借以丰富人物的形象。比如在马英英勇就义时,则采用幕后独唱的表现手法,完全运用歌曲的形式来表现人物的慷慨悲壮、坚贞不屈。

艺术需要时间的打磨、沉淀,才能渐入佳境。通过《马英》这部戏的作曲,我对戏剧艺术的作曲实践有了更深的感悟。作为生在汝州、长在汝州的在外汝州人,能够担任这部戏的作曲,我感到很荣幸也很自豪,对这部戏的未来社会效应充满信心。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