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好“四史”永葆初心、永担使命走出一条具有河南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深刻把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目标要求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2861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1-06-18

走出一条具有河南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程明娥 汤旸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河南在乡村振兴实施过程中有着地域范围广的特点。依据河南省各县(市、区)现实的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发展水平等实际情况,将全省107个县(市、区)划分为示范引领县、整体推进县、巩固提升县等三类,共有的4.6万多个行政村中既有平原地区的村庄,也有深山区、河滩区的村庄以及诸多需要发展的城郊村。河南各地乡村的自然资源禀赋存在着极大的不同,从发展情况来看差异也表现较大,因此,科学把握全省乡村存在的差异性、多样性,结合具体实际将村庄分为城郊融合类村庄、拓展提升类村庄、特色保护类村庄、整治改善类村庄、搬迁撤并类村庄等不同类型进行治理。在发展中注重分类去指导和建设,区分不同类型村庄的特点,要因地制宜,一村一品,精准建设。在建设中形成其鲜明的特色,才能如期实现河南乡村振兴的既定宏伟目标。

推动农产品深加工形成特色优势强化产业发展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根本。河南应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以优质小麦、优质花生、优质草畜、优质林果等为重点,发挥优势,突出重点,建设一批规模化优势特色农林产品生产基地,以农产品产业深加工形成特色优势强化产业发展,为河南优势特色农业发展提供支撑。推进运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科学技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来实现乡村振兴。在实现乡村振兴时,将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应用到农村农业发展之中并与之有机结合起来是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有效路径,构建起现代有效的农业生产体系、产业发展体系、经营管理体系。规划和乡村发展契合的产业及配套设施,也要积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整体有效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的有机融合并促进其快速健康发展,组建成立各类形式的现代农业企业。

培育“山水河南”全域乡村旅游引领乡村产业融合发展

河南省的旅游资源丰富,应加快发展旅游业,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尤其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将河南生态旅游建设、红色教育基地、田园综合体作为新一轮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乡村全域旅游,助力实现乡村振兴。在统筹推进黄河沿岸生态建设中创建一批特色生态旅游示范村镇,有重点地推进小城镇建设,打造一批工业强镇、商贸重镇、旅游名镇和特色小镇,创造农民创业就业新空间。在建设中要注重一、二、三产业的有机融合,尤其重视发展富有特色的乡村旅游业。

以健全的乡村治理体系开创乡村社会发展新风尚

统筹规划河南乡村地区的特色建筑,做好严格规划。首先要切实加大对广大乡村公共设施和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和投入,加大力度建设有代表性和富有特色的乡村图书馆、博物馆、艺术馆、体育馆、文化活动室等,真正活跃乡村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同时,乡村的教育、医疗、银行、保险等现代服务设施也要配备到位,做到一体化建设。并充分利用河南乡村的生态文化优势,在建设中力争将生态资源变为生态效益,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的同时,持续推进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建设。

彻底解决乡村振兴过程中的“钱”“地”“人”问题

要制定政策措施切实创新投资和融资机制,着重形成地方在财政资金供应上能优先保障,金融资金运行中能重点倾斜,社会大众积极参与的多元化投入体制和格局。在社会参与方面不仅要吸引海外资金、企业资金,还要吸引名人、企业家、普通人捐资捐赠,建立乡村建设基金,努力筹集八方资金。乡村振兴促进法规定,国家建立农用地分类管理制度,严格保护耕地,严格控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严格控制耕地转为林地、园地等其他类型农用地,国家实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建设并保护高标准农田,河南作为农业大省要严守国家耕地“红线”,放活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土地经营权,推动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发展农村股份合作社,壮大集体经济。完善乡村治理和重视人才培养等方面切实解决“三农”问题。

来源:《河南日报》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