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州交警一路前行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2856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1-06-10

汝州交警一路前行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交警即交通警察的简称,是人民警察的一个警种。

如今大街小巷,市民们抬头看见穿制服最多的就是交警了。试想,就现在的道路秩序状况,如果没有交通警察的辛苦工作,市区交通秩序肯定处于一片瘫痪状态,也可能会让你寸步难行。

在三十多年前,汝州根本就没有交通警察。那时候,大街上的行人秩序如何维持?汝州的交警在何年何月产生?想必大多数人还真说不出个所以然。

近日,有幸与市公安局退休的副局长李新立座谈,得知,李新立同志确是汝州交警从无到有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李新立今年85岁高龄,仍然精神矍铄,在市公安局老干部科担任党支部副书记和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执行主任,发挥余热。

1.临汝县第一辆汽车诞生

在1987年以前,全国县级以下公安机关没有交通警察这个警种。只是地级以上城市才有交警,且各项管理工作不完善,都在尝试阶段。

1966年,李新立从部队转业回到原临汝县。由于在部队负责车辆管理,回地方后,先在临汝县公安局工作,后安置在县交通局。

据李新立同志回忆:1957年,上级分配给临汝县一辆解放牌汽车,那是我市历史上的第一辆汽车。当时处于计划经济时代,即使有钱也买不来汽车。

1958年,临汝县和全国一样进入“大跃进”时期,我县汽车猛增到26辆。其中,客车6辆,货车6辆(还是在货车大箱上加篷子用于载客),大货车14辆。后来,各厂矿单位加起来有32辆。如梨园矿务局、寄料中心厂、县机械厂、水泥厂等单位由于生产需要,也都有数量不等的汽车。各个公社(现在的乡镇)几乎都有客车通行。

由于车辆不多,道路也都是沙土路面,交通管理工作由洛阳地区(那时临汝县归洛阳管辖)监理所派一名交通监理员常驻临汝县,县交通局配备一名安全监理员协助进行道路安全检查、纠正违章、交通事故处理等相关工作。

1971年,全国掀起大办“五小企业”(小机械、小钢铁、小水泥、小化肥、小电力)的高潮,交通管理工作变得异常繁重。为适应形势的发展,洛阳地区监理所要求临汝县成立交通安全监理站,规定必须有2~3人组成,行政上归属交通局领导,业务上归洛阳地区监理所。

1972年1月,临汝县交通安全监理站正式成立,办公场地在市区中大街西关桥东边的三官庙内。这时,李新立同志由一名公安特派员调入监理站工作,成了第一任监理员,办公、住宿都在六间破瓦房里。主要任务一是机动车年检、驾驶员年审、车辆转籍过户手续的介绍办理,二是纠正道路违章,处理一般交通事故,三是宣传交通法规,对驾驶员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四是负责拖拉机驾驶员道路驾驶技术考试。

平时工作时,监理员手拿一红一绿两个小镖旗,需要拦车检查时,站在道路一侧面向车辆,手举红旗,示意车辆停下,放行时举绿旗示意放行。这就是最初的红绿灯。

那时还没有统一制服,只要戴个红袖章就是标志。

1976年,监理员有了统一的深灰色服装,大檐帽,佩戴国徽,上衣领口缝制有红领章。

随着制服的配发,红绿旗下岗了,只要伸手示意,驾驶员就很听话地停车接受检查。

2.交通警察的诞生

1986年10月7日,“国发(86)号文件”《国务院关于改革道路交通管理体制的通知》下发,要求“全国城乡道路交通由公安机关统一管理”。这是国家层面对交通管理工作的一项重大改革。之后,河南省交通厅、公安厅于1986年11月4日联合发出了《关于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改革道路交通管理体制的通知的通知》文件,该文件下发到各地市县交通和公安部门。文件明确要求“各级交通监理机构的人员、编制、资产、场地、设施、装备等成建制划归公安机关,继续用于交通管理工作……原则上从11月15日起,全省交通管理工作在业务上接受公安机关领导……”。

在此之前的几个月,临汝县已经由洛阳地区划归平顶山市管辖。

11月12日,平顶山市召开各县交通、公安有关负责人会议,贯彻落实上级通知精神,时任临汝县交通局副局长李新立参加了这次会议。

由于当时正处于年底,全省正在开展“保障道路安全畅通,压低交通事故100天安全竞赛”活动的攻坚阶段,工作压力大。

这时,临汝县的交通管理工作处于交接运作时期。时任县长仝葆银,副县长薛际谦、许华元对此事非常重视,公安局长李万栓也积极推进。专门召开会议,讨论决定交通管理工作的移交问题和事项。并于12月下旬以县政府的名义下发了临政(1996)139号文件,任命李新立为临汝县公安局副局长职务,主管交通工作,同时免去其交通局副局长职务。

1987年4月,临汝县编委下发《关于原交通监理所划归公安机关后机构编制问题的通知》,明确将监理站原22名事业编制人员交给公安局21名。

1987年6月8日,县政府秘书长张文幸召集交通局长肖永法、公安局政委甄中本、副局长李新立、邓章才在县政府进行了签字交接仪式,临汝县公安交通警察队正式成立,汝州交警从此诞生。

当时移交手续除人员外,还有办公楼一座(丹阳西路现在的事故科),二手三菱轿车一台,北京吉普车一台,三轮摩托车一辆,照相设备一套,录像机一台。另外,城区岗亭三座,点位分别在丹阳路西、中、东。

之后,县公安局任命李新立副局长兼任交警队长职务。

3.汝州红绿灯的诞生

汝州第一个红绿灯是从什么时候才安装的,要从35年前的一次全省现场会说起。

改革开放后,全国都在大搞经济建设,汝州由于物产丰富,乘借政策的东风,大中小企业遍地开花,门类涉及煤炭、水泥、建材、建筑、运输、加工等多个领域,汝州很快成为全省的先进县,曾有十八“罗汉”闹中原之说。省委省政府决定于1986年9月中旬在汝州召开全省乡镇企业现场会。

为了提高汝州的城市品位,县领导决定现场会召开前,在城区安装红绿灯设备。

9月5日,县长仝葆银和副县长许华元、薛际谦亲自召集由城建局、工商局、交通局领导参加的协调会。时任交通局副局长李新立到会。协调会上,仝葆银县长提出在城区街道上安装红绿灯的建议,并要求参加会议的三个部门想方设法在最短的时间安装好,赶上现场会正常运营,同时成立一支城区交通队,负责交通指挥。全省现场会已经定于9月15日在汝州召开。满打满算9天时间,当时红绿灯都是地级市才有的东西,不是随便到商店就能买到的,去哪里订购设备?安装在哪里?如何安装?一连串的问题让与会人员都发了愁。

仝县长下了死命令:克服一切困难,一定要在全省现场会前安装好!

李新立当即提出现场查看,在哪个位置安装合适,需要几套设备。一行人立即行动,上街实地查看。

当时,汝州城区只有丹阳路一条大街还像个城市的模样,他们从在丹阳路西头走到东头,最后决定在西边的火车站路口,中间的望嵩路口和八团路口安装三套红绿灯设备。

仝县长还提出:设备购买问题,可以到洛阳和郑州打听购货渠道,交通局负责购置设备,城建局和工商局负责岗楼灯架位置选择和建造,城区交通队由许华元副县长负责组建,双管齐下,确保会前安装调试完毕,投入运营。

次日一大早,李新立副局长就带领有关人员前往洛阳打听设备厂家,通过熟人了解到偃师县有个交通器材厂,李新立获取了厂家的电话,就找公用电话和厂方联系,厂家说只有一台设备还需要改造后才能用。李新立电话里说,一台不够用,恳请对方帮忙想办法。对方说:“北京交通器材厂肯定会有,你们可以联系一下试试。”并提供了北京的电话号码。

打通北京的电话后,对方说可以安排三套,但是需要自己去车拉回。

9月7日一上班,李新立就赶到县政府,向县领导汇报进展情况。许华元副县长当即决定立即动身,到北京购置设备。李新立提出几条建议:一是需要带足现金5万元,每套设备15000元,路上开支需要5000元;二是需要两辆大平板车;三是需要县政府开具介绍信,便于进京。许副县长当即表示:“钱从政府财务上借取,介绍信马上出具,平板车问题,只有电业局有一辆,李局长,你是管车的,知道哪个单位还有?”李新立回答:商业局还有一辆平板车。许副县长当即给电业局和商业局打电话征用车辆。定于当天下午一点整准时出发。

由李新立带队,监理站的魏胜利和吕平生及两位驾驶员一行五人下午出发了。那时,没有高速公路,他们一路奔波,星夜兼程。第二天上午十点钟,赶到了北京市,在进京车辆检查站,工作人员查看介绍信后说:“县级的介绍信不能进京,需要省级的才行。”李新立一行发了愁,恳请对方想办法变通。经过多次交涉,检查站带班领导让其到河南省驻京办事处签字后方可通行。

李新立乘出租车,一路打听,赶到河南驻京办,办完签字手续,返回检查站,前后用了两个多小时,顺利通行。

下午三点多钟,赶到北京市区,他们立即与厂方取得联系。谁知,厂家说,目前只有现成的两套。事前说好的三套,咋又没有了,家里急用,凑不够三套,让我们咋办?

李新立又与厂家交涉,让其想办法解决。

对方后来说:“你们先拉两套吧,济南还有一个厂,我让他们再配一套给你们。”

李新立说:“那不行,拉两套这么大的设备,我们从北京再到济南,再回河南,路上多不方便呀,要不,你们帮助联系济南,我们直接去济南买三套吧?”

北京厂家直接用电话和济南联系,不巧,厂长不在家,明天才能回来,其他人做不了主,那时没有手机,只有等。

“你们先回宾馆休息吧,明天上班,我就联系。”北京厂家说。

只有这样了,几个人离开时,还不忘再三恳请,一定尽早联系,明天上午八点准时见面。

几个人回到宾馆,翻来覆去睡不着觉,日期一天天减少,设备没着落,这可咋办呀?

第二天七点半,李新立的身影就出现在器材厂的大门口。八点准时到厂里,见到昨天接头的领导。人家说:“已经联系好了,你们去吧,三套全部从那里拉。”李新立激动之余,不放心的又问:“请你再帮忙联系一下,让他们把设备准备好,我们一到立刻装车,不能耽误时间,另外你写个具体厂址,我们好找。”

一行人从北京立即出发,前往济南,经廊坊、沧州、德州,第二天上午十时,赶到济南,找到交通器材厂,已是中午了。

与厂家接头后,对方说:“你们一路辛苦,先找个地方休息,下午给你们装车。”

李新立说:“你们能否安排一名技术员随行,负责现场指导安装调试?”

厂方当即答应。

下午返回厂家,车已装好。由于路途遥远,路况又不好,李新立指挥大家,用绳索对已装好的设备再次加固,确保路上安全。

第六天夜里,他们赶到郑州市,由于路途劳累,再加上郑州至汝州路段大部分是砂土路面,很不安全,决定在郑州暂时休息,第二天一早就出发。

当晚,李新立给家里打电话汇报情况,建议准备好人员和卸车设备。

第七天上午十一时,两辆平板车经过数千公里的长途奔波,终于回到汝州火车站路口。

在家等待的各部门人员早已到位,底座已经打好,卸车、安装、调试,紧锣密鼓。

第八天,也就是距现场会报到只剩一天时间了,三套红绿灯设备已经安装完毕,并调试成功。汝州人民望着这个从没见过的“客人”,响起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李新立同志清楚地记得,这一天是1986年9月13日。

4.汝州交警在前进

历史的脚步跨入新时代,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汝州市各类机动车保有量216950辆,驾驶员近30万人。近三年机动车以每年2万辆的速度增长。

城区道路四通八达,在册红绿灯发展到了84处,是1986年的28倍,就连有些乡镇也安装了红绿灯。我市辖区有二广、宁洛、林桐三条高速,G207、G3442国道,三条省道在境内交织,9条县道、52条乡道、1156条村道,总公里程已达2488.337公里,道路运输企业达70家。

交警大队办公地点早于上世纪末搬迁到广成东路,现代化的办公体系一应俱全。全大队现有总警力408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总警力的80%,大队班子成员12人。下设机构有16个,分别为办公室、指挥中心、源头化管理中队、车管科、事故科、纪检科、城区二个执勤中队、机动中队、案件侦破中队、公路巡警四个中队。

二级机构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城区两个中队负责市区交通疏导、交通秩序整治、重大活动安全警卫;铁骑队员组成事故中队,负责城区轻微事故的快处快赔;案侦中队负责办理刑事案件;事故科负责亡人事故、逃匿事故侦办、重大事故主体深度调查工作,担负交通事故法庭、律师事务所协调运转工作。

目前,交警大队拥有标配警车39辆,多功能铁骑摩托30辆。

汝州交警在市公安局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围绕“保安全、保畅通、队伍形象再提升”的工作思路,以开展“疫情防控”、“平安守护”、道路事故预防“减量控大”、“美丽乡村行”、“一盔一带”等载体,紧盯源头、城市、公路、农村四大战场,忠诚履职,开展源头隐患清零、路面秩序净化、农村安全守护、宣传警示曝光、社会协同共治、信访化解稳控六大专项行动,人盯人、人盯车,韧性破解交通难题,统筹推动“治堵、治乱、治祸”工作落实。

建设“绿波大道”三条,“可变道”、“左转待转车道”、“提前左转、调头车道”、“护学专用道”12条,施划各类交通标线7.3万平方米,安装“远光灯抓拍”、“违停球抓拍”设备6套,施划交通标线72800平方米。汝州交通秩序明显好转,营造了良好的道路环境,为人们出行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汝州交警”成了一张亮丽的名片。2020年,“汝州交警”微信公众号坐拥粉丝20万,荣膺公安部“基层单位”序列全国第四名,获公安部通报表彰。交警大队多次被河南省交警总队授予先进单位,被公安部评为全警实战大练兵“标兵集体”,车管所被公安部授予“全国优秀县级车辆管理所”……

昔日坎坷路,走来不平凡,一路艰辛一路歌。汝州交警,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铸就了坚定、执着、坚毅、绚丽、辉煌,不负韶华,一路前行!

融媒体中心通讯员孟学礼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