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建筑侯湾泰山庙中国近现代警察制度的奠基人———赵秉钧故居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2525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0-01-15

中国近现代警察制度的奠基人———赵秉钧故居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在我市临汝镇一个叫临西村的小村子里,至今仍保存着一座建于清代的建筑,当地百姓俗称为“保安楼”。

闫永申是临西村老人,说起保安楼,他的话匣子打开了:“保安楼现在是不行了,就剩下一个小炮楼,原来那一片是相当豪华的。”

沿着临西村不宽的小路,穿过两条胡同,就到了小寨南坡下,闫永申说,这就是赵秉钧诞生的地方,原来这一块地都是院子,“包括刚才咱们走过的那条街,都是这院子的一部分,”原来的赵家大院有房屋70多间,占地几十亩,“后来渐渐都不行了”。

赵秉钧(1859—1914年)字智庵,临汝镇人,清朝末年的传奇人物,在袁世凯担任中华民国大总统期间,被提拔重用为第三任国务总理,曾拟订《警务章程》,创设警务学堂,是中国近现代警察制度的奠基人。

赵秉钧故居位于河南省汝州市临汝镇临西村,坐北朝南,是一处三进式院落,属典型的豫西民宅院,面积475平方米。原有房屋70多间,占地几十多亩。从现存的房屋样式来看,是清代单檐硬山式建筑,房基采用碎石、青砖筑就,中间墙体为土坯砌成,外粉白灰土泥,上覆青瓦、脊兽,建筑十分讲究,用料十分结实,豫西风格浓厚。

“反正是没人住了,新中国成立前据说还有人住,新中国成立后都分了,还做过学校什么的”。“听村里的老人说,赵秉钧出生在这个院子里,但现在保留下的房子是后来才建的。赵秉钧跟袁世凯之后,步步高升,老家人也跟着沾光。赵秉钧对老家人很好,修建这个院子据说他也赞助了一些钱,但赵秉钧没有回来住过。”闫永申说,以前有土木专家考证过,这个院子修建时间大约在清末民初,正是赵秉钧青云直上的那段时间。

赵秉钧故居的典型建筑为“保安楼”,门楼坐东朝西。当时,赵家大院建成后,为了看家护院,在西门修建了一座8米高的门楼,方方正正,如同一座炮楼一样矗立在门口。门洞上方有一石匾,上刻“保安楼”三个字,正楷粗体。门楼分三层,下层为门洞,出入通行之用,门洞内有楼梯,可到二层和三层,二层南北两面均有窗户,西面则有瞭望口和枪炮口,三层只有两个瞭望口,可能是储藏粮食、弹药的地方。从门楼进入宅院,是三间主房,面阔10.5米,进深6米,硬山建筑,砖木结构,保存完好。西厢房三间,半坡顶,砖木结构,保存完好。东厢房三间已倒塌,东、西厢房之间原有门楼一间已倒塌,仅保留有地面过门青石。二进院、三进院房屋现已倒塌,但房基还存在。

民国总理家专门设一座门楼,以防盗贼,想来也是合情合理的,毕竟那时豫西民风彪悍,治安不好。时间一长,这座保安楼就成了这座大院的代名词,当地人就把这座诞生了民国总理的故居称为“保安楼”。

2017年11月14日被汝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由汝州市文物局、临汝镇人民政府共同完成赵秉钧故居的文物本体修缮及环境整治工程,有效地保护了文物的完整性。

修缮后的赵秉钧故居大门

修缮后的赵秉钧故居展厅

修缮后的赵秉钧故居“保安楼”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