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清楚了,这婚我不离了,感谢您让我们看到婚姻里还有挽回的余地。”近日,在汝州市法院蟒川镇诉调对接工作站调解室,原告王某紧紧握住了被告李某的手,李某露出了难掩的笑容。这起看似走到尽头的离婚案件,在调解员的耐心调解下,最终以夫妻双方和好如初画上圆满句号。
矛盾初现:十余年婚姻亮红灯
王某与李某结婚10余载,育有一儿一女,本应是幸福美满的家庭。然而,近年来,因生活琐事积累的矛盾、沟通不畅引发的误解,让两人的感情逐渐出现裂痕。王某认为李某长期忽视家庭,对子女教育缺乏参与;李某则觉得王某过于强势,不理解自己在外打拼的压力。王某一气之下将李某诉至法院,请求判决离婚。
先行调解:司法温情唤醒沉睡的情感纽带
案件受理后,依据先行调解机制,调解员王英杰第一时间介入这起纠纷。凭借多年的调解经验,王英杰敏锐地察觉到双方之间仍有感情基础,矛盾的根源更多在于沟通方式的不当。“婚姻不是一场非输即赢的官司,家庭的完整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王英杰分别与王某、李某进行单独沟通,耐心倾听双方的诉求与委屈,引导他们梳理婚姻中存在的问题,回忆共同生活中的温暖瞬间。待双方情绪逐渐平复后,王英杰组织了面对面调解。调解过程中,结合多年家事调解经验,从夫妻相处的艺术、子女成长的需求、家庭责任的担当等多个角度,为两人分析矛盾症结。当谈及两个孩子的未来时,两人眼中都流露出不舍与牵挂。“想想孩子放学回家,既能喊一声爸爸,又能扑进妈妈怀里,这样的画面难道不值得珍惜吗?”王英杰的一句话,让夫妻二人沉默良久。
破镜重圆:用行动修复婚姻关系
片刻后,李某主动向王某道歉,并承诺今后会多花时间陪伴家人;王某也表示会调整沟通方式,多一分理解与包容。看着曾经剑拔弩张的夫妻重新露出释然的笑容,调解室里的氛围从紧绷变得温暖。
最终,王某自愿向法院申请撤诉,李某也当场表示会用实际行动修复婚姻关系。这起离婚案件的圆满解决,正是用法律的温度守护家庭幸福的生动写照,它让更多婚姻在矛盾化解中重焕生机,让更多家庭在司法护航下尽享天伦之乐。
宋乐义 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