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怀着无比感激的心情给您写这封信,以表达我对您深深的谢意。在这段时间里,我深刻感受到您在工作中的尽职尽责和公正无私。案件办理过程中,我曾经有过彷徨和无助的时刻,在您和书记员的帮助下,我们双方达成和解,让我重新找回了生活的希望和信心。”近日,汝州市法院庙下法庭负责人杨林辉所带办案团队收到一封感谢信。感谢信字里行间饱含真情、令人动容,朴实的话语表达着对人民法院和法官情真意切地感谢。
事情要从两年前说起。刘先生因朋友急需资金周转,出于信任借出了70万元,双方约定一年后归还。然而到期后,李某却以生意失败、无力偿还为由一拖再拖。多次沟通无果后,刘先生无奈之下诉至法院,希望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杨林辉仔细梳理了案情。他发现,刘先生与李某本是多年好友,此次纠纷的根源在于李某确实遭遇经营困境,并非恶意拖欠;而刘先生因急需用钱,情绪较为激动,双方矛盾一度剑拔弩张。
“简单下判容易,但可能会彻底撕破脸,既伤了情谊,执行起来也未必顺利。”杨林辉深知,化解矛盾远比一纸判决更有意义。为此,杨林辉多次联系双方当事人。面对刘先生的焦虑,耐心倾听诉求,细致解读法律条文,告知其诉讼风险与调解的优势;针对李某的困境,他们一方面释明拒不履行债务的法律后果,另一方面引导其换位思考,理解刘先生的难处。调解室内,常常能看到他们利用休息时间组织双方沟通的身影,从法理到情理,从利弊分析到解决方案,一点点拉近双方的心理距离。
“法官和书记员根本没把这当成一件‘小案子’,他们在那么多案件的繁忙工作中,还能这么认真对待我们,每次沟通都条理清晰、态度诚恳,让我打心底里佩服。”刘先生回忆道,调解过程中,他曾因对方的拖延而情绪失控,是法官杨林辉及时安抚他的情绪,用专业与耐心稳住了局面。最终,在承办法官杨林辉的调解下,双方达成和解:李某分期偿还借款,刘先生也自愿放弃部分利息。
“这场纠纷能够顺利解决,不仅是法律的公正,更有司法者的温度。”刘先生在感谢信中写道,杨林辉法官团队用辛勤付出诠释了法律职业道德的真谛,也让他真切感受到司法系统对每个当事人的尊重与关怀。这场纠纷的化解,恰是基层司法工作的生动注脚,当法律的严谨遇上人性的温度,每一次调解都在为社会信任添砖加瓦,每一份和解都在彰显司法为民的深层意义。在无数个类似的案件中,正是这些坚守在一线的法官、书记员与调解员,用日复一日的辛勤付出,在繁忙的工作中始终坚守公正底线,用专业与温情化解矛盾,让当事人感受到司法的力量与温度,也为社会的和谐稳定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法治暖流。陈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