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文脉魅力传承大峪镇:移风易俗吹“新风”文明乡风“润”乡村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3547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6-28

大峪镇:移风易俗吹“新风”文明乡风“润”乡村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每年的‘晒被子’活动,‘晒’的不仅是被子,更是幸福。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更多年轻人加入到敬老爱老的行列。”近日,大峪镇宣统委员王月利说。

邢窑村、后坡村、十岭村等村举办“晒被子”尊老爱老敬老活动,高岭村举办饺子宴……大峪镇通过举办活动,大力弘扬孝善文化,让孝善改变人心,激发内动力,纯正了乡风,凝聚了村魂,使当前农村面临的诸多问题找到了有效解决的新路径,为乡村振兴赋能助力。

“为进一步遏制陈规陋习、树立文明乡风,5月底,大峪镇结合镇域实际,制订农村移风易俗实施细则。”王月利说,从党风政风引领、破除陈规陋习、农村自治组织规范化建设、讲文明树新风、宣传教育等五个方面对移风易俗工作进行指导。

“盲目攀比、大操大办之风,曾经非常盛行。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村民都要摆个席请客吃饭,桌上还要摆上高档烟酒。有时候随礼一个月下来得10多次,对于农村来说,我家一个月的收入都不够随礼用。”在采访中,十岭村村民翟国利说,现在大家都按照村规民约上规定的随礼,负担减轻了不少。

乡风文明建设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乡村振兴的难点。大峪镇充分发挥好基层党组织在推进移风易俗、加强乡风文明建设行动中的战斗堡垒作用,组织党员干部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出台制度规范并明确要求各级党员干部除操办直系亲属出生、婚事、丧事等人生重大事宜外,其他事宜如生日、升学、参军等可办可不办的宴席原则上不办;各级领导干部带头严格家教家风,及时劝阻制止身边的铺张浪费、大操大办行为。将推进移风易俗,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内容纳入干部教育培训课程,列入党支部书记述职述廉报告事项,配合推进移风易俗条例等地方法规的制定工作。

“现在好了,有了村规民约后,红白喜事不大操大办,人情酒也少多了。还有的人过去特别喜欢搞乔迁宴收礼金,现在大家都不这样办了。”大峪村村民张晓丽说,按照以前的风俗,一场婚礼需要左邻右舍、亲朋好友全部参与准备,婚前请客,婚后大办。

大峪镇农村移风易俗实施细则中,明确破除陈规陋习,遏制高价彩礼,倡导正确的婚恋观,提倡“零彩礼”;提倡集体婚礼、旅行婚礼、公益婚礼,推行低碳迎亲,反对一次婚礼在多地举办仪式。倡导生前尽孝,深入推进留守老人“关爱工程”,确保留守老人得到妥善的监护照料、亲情关爱和生活照顾;持续开展生态绿色殡葬改革,规范治丧行为,缩短办丧时间,简化操办流程,引导群众在殡仪馆、殡仪服务站等指定场所文明节俭办理丧事;推广鲜花祭扫、网络祭扫等文明祭奠方式。坚持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无事不办的原则,规范农村婚丧喜庆事宜宴席活动规模和随礼份额标准,减轻“人情负担”。

同时,规范红白理事会和道德评议会等农村自治组织建设,制定婚丧事宜操办规范。红白理事会的会长和成员由德高望重、热心服务、崇尚节俭的村民担任和组成。红白理事会会长带头执行移风易俗规定,抵制各种陈规陋习。各村对红白理事会成员开展专题培训,推动红白理事会依法有序开展移风易俗工作。各村村规民约修订完善后,村党组织动员村民代表开展签字承诺,在村党群服务中心、村级服务中心等显著位置张贴公示,使村规民约的内容家喻户晓。发挥“道德评议会”作用,定期发布道德评议结果红黑榜,并开展集中的评选表彰;入选“红榜”的村民在同等条件下,可优先享受政府的相关帮扶政策。

“十岭村结合村情,制定村规民约后,村里的人心变齐了,村民的文明意识提升了不少,群众在红白事办理上,发生了大的改变。”大峪镇十岭村党支部书记王丰朝说。

此外,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活动,把移风易俗工作融入“道德模范事迹展”“好人故事会”“身边好人”等推荐评议活动中,使群众在耳濡目染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用好村规家训等传统文化资源,充分发挥大峪镇红色资源丰富的优势,使红色文化在凝聚人心、教育群众、淳化民风等方面发挥更关键的作用。通过开展理论政策宣讲、红白事劝导志愿服务、“讲文明树新风”主题宣传教育等系列志愿服务活动,推动形成“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亲敬老”的新风尚。加快农村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保障农村文化服务供给,运用各种民间文化形式展示好家训、好家规、好家风,抓好移风易俗题材文艺作品的创作生产,围绕移风易俗主题推出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戏曲、小品、舞蹈;科学规划农村基层文化项目建设,支持有条件的行政村或村民小组建立村级婚丧喜庆事宜集中办理场所,配置桌椅、餐具、音响等设备,在遵守村规民约前提下供群众免费使用。

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村级广播、乡村宣传公告栏等各类阵地,推动移风易俗工作走近群众、深入人心;大力宣传农民群众身边的移风易俗先进典型案例,发挥好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头作用。面向群众发布《移风易俗倡议书》,在村委会设立“移风易俗事务公示栏”,按季度发布群众操办婚丧喜庆事宜,赡养老人等具体情况;面向群众征集一批“金点子”“土办法”,征集一批优秀家训族规、谚语俗语,通过农村“大喇叭”、微信公众号、抖音平台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提高移风易俗工作专项行动的知晓率和参与度。注重典型示范引领,在全镇范围开展移风易俗领域先进典型的选树,组织评议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好少年等先进典型人物,引导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

移风易俗实施细则落地生根、发挥作用,各村举办活动中,穿插接地气的文艺表演、直抵心灵的孝道教育、入脑入心的政策宣讲、可学可比的典型表彰,架起了子女与老人、群众与干部、乡里乡亲的“连心桥”,将他们的心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奋力开创乡风文明、积极向上的干事创业新局面。

融媒体中心记者 宋盼盼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